商业动态

债市日报:9 月 4 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4 日电 (王菁) 债市周四 (9 月 4 日) 期现券表现有所分化,银行间现券早间偏强整理,午后收益率转为上行,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则多数收涨;公开市场单日净回笼 2035 亿元,资金利率稍有回升。

机构认为,阶段性债市交易的主线或仍在风险资产行情对债市的影响上,目前流动性稳定宽松,下一步主要关注央行如何对冲本周五到期的 1 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26% 报 117.330,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13% 报 108.260,5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6% 报 105.755,2 年期主力合约跌 0.01% 报 102.432。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日内 「先下后上」,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5」 收益率上行 1.1BP 至 1.857%,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1」 收益率上行 0.5BP 至 1.7525%,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2」 收益率上行 1.05BP 至 2.0075%。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下跌 0.19%,报 468.84 点,成交金额 809.27 亿元。鹿山转债、微导转债、振华转债、东时转债、利扬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 11.22%、9.65%、8.56%、8.43%、7.95%;远信转债、东杰转债、景兴转债、天创转债、晓鸣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 5.34%、3.98%、3.96%、3.17%、3.17%。

【海外债市】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9 月 3 日,10 年期法债收益率跌 4.2BPs 报 3.538%,10 年期德债收益率跌 4.6BPs 报 2.737%,10 年期意债收益率跌 6.2BPs 报 3.611%,10 年期西债收益率跌 5.2BPs 报 3.344%。其他市场方面,10 年期英债收益率跌 5.2BPs 报 4.746%。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全线显著回落,10 年期日债收益率下行 3.7BPs 至 1.593%。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9 月 3 日,美债收益率集体下跌,2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2.68BPs 报 3.610%,3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2.83BPs 报 3.579%,5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3.12BPs 报 3.691%,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4.27BPs 报 4.217%,3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6.15BPs 报 4.897%。

【一级市场】

国开行 3 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多数低于中债估值。国开行 1 年、5 年、10 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3519%、1.6702%、1.87%,全场倍数分别为 3.37、3.86、4.62,边际倍数分别为 3.91、19.53、1.28。

河北省 2 期地方债中标结果显示,投标倍数均超 20 倍。具体来看,10 年期 「25 河北债 58」 中标利率 1.99%,全场倍数 20.6,边际倍数 2.07;15 年期 「25 河北债 59」 中标利率 2.22%,全场倍数 20.94,边际倍数 1.64。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9 月 4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2126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投标量 2126 亿元,中标量 2126 亿元。数据显示,当日 4161 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回笼 2035 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 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持平报 1.316%;7 天期上行 0.4BP 报 1.437%;14 天期下行 1.0BP 报 1.476%;1 个月期上行 0.2BP 报 1.519%。

【机构观点】

中信证券:完全排除 MLF 以及逆回购到期的因素,9 月流动性缺口或较 8 月进一步收窄,预计政府债供给扰动有限,货币政策偏呵护。如果资金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杠杆策略的空间将有所显现,信用债套息也有较厚的安全垫。配置盘可以结合负债端稳定性择机入场,交易盘操作可能仍面临压力,建议谨慎博弈。

申万固收:股债跷跷板只是表象,更深层次原因是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存款与纯债均进入低回报区间,资金开始寻找更有性价比的替代资产,对股债混合型产品的配置需求抬升。从 「低利率+低利差」 的角度看,债券是 「低赔率资产」,但对标其他性价比更高的资产,债券则是 「赔率和胜率双低」 资产。

华安证券:9 月来看,股市资金结构的稳固性仍面临考验,当前估值水平较高,回到基本面,终端需求仍未出现显著的复苏信号,政策虽积极,但实际效果仍待实体经济验证,内生弱动能与政策强刺激的博弈还在继续。相信经济基本面迟早会改善,方向笃定、节奏未知,当下债市或仍有回暖空间。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推荐阅读

盘点现在谁还在买燃油车?

admin

美国通胀降温,人民币汇率创三周新高

admin

CIS 全球蛋糕再分配,国内厂商国产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精华研报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