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6 日 4 时 23 分 01 秒
商业动态

OpenAI,开始对马斯克 「猎巫」

马斯克起诉 OpenAI 已一年多,这场关于 AI 未来归属权的世纪争端还在法庭上打得难解难分。

但在台下,OpenAI 已经提前出手,悄悄开始对 「反对阵营」 动刀。

他们发出一连串律师函,传唤那些在公共场合支持马斯克立场的非营利组织,翻查邮件、通话记录、社交网络,甚至质疑他们的资金来源。

只因为他们曾经质疑 OpenAI 从非营利转型为商业公司。

像极了一场猎巫行动。

故事从一个奇怪的电话开始

这事的起点,要从几张看似不起眼的传票说起。

就在上月的一天晚上,Nathan Calvin 正在他妈妈家做晚饭。

这位年纪轻轻就成了 AI 伦理组织 Encode 总顾问的律师,还没来得及做完饭,就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说,自己要给他送法律文件,站在他公寓门口。

但问题是,他根本不在公寓。他在城的另一头。

那一刻他懵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律师,怎么会突然被找上门要送传票?

结果这个神秘人并没有出现。直到两天后,一个真正的警长带着厚厚一沓文件上门,才揭开了谜底——是 OpenAI。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所在的组织 Encode,曾经在马斯克状告 OpenAI 的案子中,提交过一份 「法庭之友」 意见书,站在了马斯克一边。

是的,仅此而已。

传票里要他交出一切和马斯克相关的通信记录、文件、甚至还列了 Meta 和扎克伯格的名字。

而且这个下马威不只发给他一个人。Encode 之后又接到了更多的律师函,甚至连另一个和 AI 治理有关的公益组织 LASST,也被打了。

这些组织的共同点是,都曾质疑过 OpenAI 转型为盈利公司这件事。

这个操作,就像你在微博上转了一条骂某平台的内容,然后接到了法院电话,说你和它的竞品有关。

OpenAI 搞这么大阵仗,到底在害怕什么?

从马斯克起诉 OpenAI 开始,仇恨链条就拉满了

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的旧账。

2024 年 3 月,马斯克起诉 OpenAI,说他们背叛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不为了盈利、把 AGI(通用人工智能)造出来后要交给全人类、不能让任何一家公司独占成果。

他指控奥特曼和布罗克曼联合微软搞私货,让 ChatGPT 的升级路线和训练目标越来越向 「微软的商业利益」 倾斜,而不是 「人类共同利益」。

而 OpenAI 的长文回应可以翻译成一句话:你少来装清高,当年你可是想把 OpenAI 买下来变成你自己的玩物。

他们爆出马斯克当初投资时就有条件,要控制董事会席位、控制产品方向、甚至有意让 OpenAI 和特斯拉合并成一个更大的 AI 部门。当这些提议被拒绝后,他直接表示要撤资,并拉拢团队成员另起炉灶。

OpenAI 指出:你自己没控制住我们,现在看我们发展得太好,倒转头给我们扣帽子,未免太双标了。

就这样,整场舆论被扔进了道德批判的榨汁机。

一边是马斯克塑造的英雄叙事:我是那个为了人类命运怒而出走的人,我看到了技术被资本操控的危险,所以站出来阻止它走偏。

另一边是 OpenAI 展现的 「被控制未遂」 剧情:你曾经也想控制我们,只是没控制住,现在倒打一耙。

两边说得都有理,两边也都有问题。

但从这起诉讼开始,那个原本只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隐秘张力,被摊到了全世界的聚光灯下:谁有权掌控 AGI 的方向?什么才是真正为了人类?开源、非营利的初心,在面对数百亿美元的算力账单和全球竞争压力时,还能坚持多久?

这些问题刺痛了整个行业。

从 DeepMind 到 Anthropic,再到 xAI,几乎所有试图冲击 AGI 的公司,都面临同一个困境:理想很美,钱从哪来?谁来买单几百亿美金的 GPU、几千人的工程师团队、数以十万计的微调任务和安全审核?非营利结构确实能够束缚贪婪,但也可能扼杀进化。而如果完全市场化,那 AGI 是否终将成为 「科技新殖民」 的工具,变成资本新的殖民地?

所以这场官司,之所以能激起那么大的回响,不只是因为它明星效应强、剧情反转多,而是因为它精准地把一个本应是哲学辩论的问题,变成了现实中的法律战争:谁有资格定义什么是 「为了人类的 AI」?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但当马斯克决定开打时,答案就变成了看谁能赢。

不只是嘴上反击,更开始动手 「反制马斯克阵营」

也因为如此,才有了开头四处发传票的故事。

这家公司,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还需要靠马斯克出资、靠公众信任活下去的 AI 实验室了。现在的 OpenAI,有枪、有盾、有组织,还学会了打阵地战。

2025 年,他们悄悄成立了一个名字听起来特别中性的政治组织:Leading the Future。

乍一听像是公益倡议,实际上是个货真价实的超级 PAC(政治行动委员会)。它能合法接收政治捐款,投放广告,甚至雇人游说国会议员。

而它的任务只有一个:替 OpenAI 打仗。

起初,它只是试图帮 OpenAI 发声,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从非营利变成营利,为什么需要更多商业自由。但很快,方向就变了。

洗白自己很难,抹黑别人还不简单吗?

OpenAI 开始在社交媒体、论坛、论文评论区、政策草案小组四处排查。他们查谁在转马斯克的帖子、谁写过反对 OpenAI 营利化的评论、谁提过 「对 AGI 的顺迹考虑」 这种看似无害的 Hashtag,哪怕是无名的社区成员,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可能被盯上。

甚至,连一个名叫 CANI 的小组织也被波及。这是一个几乎没人听说过的非营利机构,平时做点伦理倡议、AI 使用讨论,没什么政治背景。

但 OpenAI 的人查到,他们领导人租住的那套房子,房东公司名叫 「Tesla Place, LLC」。

完了,名字里带 Tesla,这还不明显吗?

OpenAI 的内部法律团队直接认定:这就是马斯克的壳公司。这种非营利组织,背后多半是马斯克在搞破坏。

但事实是,这家公司真正的所有人,是住在马里兰州的一对七旬老夫妻,那套房子是他们爷爷留下来的。那条街,早年间就叫 Tesla Street,他们起名是为了纪念尼古拉·特斯拉,根本不知道什么叫 「壳公司」。

可是,在 OpenAI 的叙事逻辑里,这不重要。

点可以成线,线可以作图,只要你跟批评者挂上了钩,那你就是 「伪装的敌人」。

敌人来自哪?他们早就列好名单:马斯克、扎克伯格,甚至 eBay 创始人奥米迪亚。

于是你看到了那句话反复出现在媒体、政策稿件、智库研究中:「谁反对我们,谁就是在削弱美国的 AI 优势。」

现在连 「反对我=反美」 的话术,OpenAI 也开始熟练使用了。

科技帝国的转身,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枪口朝内,刀锋向外。

一场本该讨论 AI 的仗,却打成了权力之战

我们常以为,这只是一场商业纠纷,是马斯克和 OpenAI 之间的私人恩怨,是一位昔日创始人对走偏路线的不满。

但越来越多的细节表明,事情的分歧点,早已不在 「谁说了什么」,而在 「谁有权说话」。

OpenAI 曾经代表着 「不被少数人控制的 AI」,而现在,他们要建立一个只接受审核后意见的世界。马斯克曾说要 「防止 AI 伤害人类」,现在他试图掌控每一个语料入口,塑造什么才叫人类利益。

监管机构、非营利组织、科研团体,本是社会监督体系的一部分,如今却一个个被收编、冷处理、法务威胁、话语遮蔽。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被卷进这场争夺时,其实手里什么都没有。没有模型,也没有数据,更没有定义权。我们拥有的,只是一点点发声的自由。

一旦连这点都没了,我们连 AI 说什么的权利,都只能听别人转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面 AI,作者:余测,编辑:胡润

推荐阅读

美国经济忘了如何增长,消费疲软敲响警钟 07-06 19:050 评

admin

带编制的中国神仙,在境外大杀四方

admin

从领头羊到吊车尾 港股为何在 A 股大涨时 「原地踏步」?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