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6 日 3 时 35 分 27 秒
商业动态

方便食品突围:深挖需求提价值,技术创新破 「内卷」 丨行业风向标

文章来源:钛媒体

(展会现场,来源:苏启桃拍摄)

民以食为天,方便食品有空间。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外卖平台崛起、高铁普及改变传统消费场景,原本高速增长的方便食品行业也步入存量竞争,陷入 「内卷」。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20-2023 年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急剧减少 40 亿包。

旧的增长逻辑不再,新周期逼近城下,方便食品行业如何穿越周期,突围破局?在 9 月 3 日-5 日召开的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上,或能找到解题思路。

这个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已经举办至第二十五届的大会,依然是行业的焦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等一众专家学者,及克明食品(002661.SZ) 董事长陈宏、安井食品(603345.SH) 总裁张清苗、阿宽食品 (874639.NQ) 董事长陈朝晖、麻辣王子董事长张玉东等企业人士齐聚成都,展陈各家最新的研发和产品,纵论行业新趋势、新技术、新动能和新路径。

观察君在现场注意到,随着方便食品行业从增量竞争向价值竞争迭代,业内普遍认为,洞悉消费变化后的差异化发展和技术创新等是突围的关键。

行业承压,从 「增量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方便食品行业集体承压,但也呈现出多元新趋势。孟素荷谈到,方便食品行业是一个竞争度极高的微利行业,但紧密连接着土地、资源与民生。目前,行业正从规模效益向健康转型,总体来看,方便面主体稳健且小幅回升;冷冻食品、米面制品仍低位徘徊;新生品类创新活跃。行业整体增容,内部整合加大。

以方便面为例,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 (WINA) 数据,2024 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达 1230.7 亿份,同比增长 2.37%,但中国依然稳居全球最大消费国,年消费量达 447.2 亿份,占全球总销量的 37%。

挂面行业则更为艰难,头部企业累计产销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据 CIFST 面制品分会统计数据,2024 年,全国主要 24 家挂面企业实现总产量 347.07 万吨,同比下降 6.5%;销售额 146.09 亿元,同比下降 18.3%。

「在当前消费模式从 『生存型』 转向 『发展型』 的过程中,方便食品市场呈现出典型的 K 型分化,一端是高端产品的持续升级,以及新兴品类的快速进入;另一端是下沉市场在性价比上的坚守。」 在孙宝国看来,我国方便食品行业的波动本质是 「需求韧性」 与 「行业转型」 共振的结果,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场景拓展正在进行中,行业亦从 「增量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
(大会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大会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陈朝晖在企业家对话环节则直指当前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当前方便食品行业正处于新的经济周期,市场增量增长放缓,存量竞争愈发激烈,『内卷』 已逐渐演变为单纯的价格之争。」

如是所言,「内卷」 之下,即便是头部企业,业绩也受到冲击。以最新的 2025 年中期业绩举例,安井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 76.04 亿元,仅微增 0.80%;归母净润 6.76 亿元,同比下降 15.79%,且为 2016 年以来首次录得下滑。

无独有偶,上半年,克明食品录得营收 21.38 亿元、归母净利润 1 亿元,同比下降 10.85% 和 2.34%;康师傅方便面业务收入 134.65 亿元,同比下降 2.5%。

差异化突围,从红海中辟蓝海

随着中国新生代群体 (1995 年-2009 年出生) 逐渐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老龄化浪潮迎面而来,消费需求已然出现剧变。

数据显示,新生代群体约为 2.6 亿,虽然仅占全国人口的不足 20%,但消费规模已贡献全国总消费的 40%。预计到 2035 年,其消费规模将增长至 16 万亿元,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生代愿意为学习和体验过程中的情绪价值消费,超过三分之二的年轻人注重性价比,90% 的年轻人选择线上购物。

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4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 2.2 亿,占比约 15.6%。我国银发群体的逐步增加也衍生出了多元的需求,预计 2030 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 12 万亿。具体到食品领域,2025 年中国老年食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4200 亿,其中介护食品、低 GI 食品、AI 个性化营养品等高附加值品类年复合增长率超 25%,远高于传统食品行业增速。

伴随消费需求的转变,单品制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在逆境中求存图强,犹如八仙过海,各展其能。此次大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均将突围路径指向了差异化竞争。

陈朝晖直言,企业破局的关键在于回归经营本质,明确战略方向,并提出 「避开红海,切入蓝海」 战略。「一方面,企业可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更可选择差异化战略,深入挖掘消费者未被表达甚至未被察觉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研发打造新品类、拓展新消费场景,在细分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 其强调,企业需重新精准定位自身,必要时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从 C 端市场转向 B 端市场、从成品生产转向半成品供应、从自有品牌运营转向代工服务,甚至切换赛道,都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可行选择。

孙宝国则认为,「方便食品行业要抓住情绪经济与银发经济,实现代际需求分层精细化;食药同源迎来政策利好,这也为方便食品打开了新赛道。」

白象食品副总裁徐庆谈到,该公司甚至以不同消费者 (白领、学生、健身人士、儿童等) 一天活动时间线挖掘细分需求,针对从早到晚各时段的消费需求开发出儿童面、零食代餐甚至宵夜等各场景产品。

针对消费者对健康化、特色化方便食品的需求,不少企业都已经在差异化发展,非油炸面即是比较热门的新赛道。比如,阿宽食品的经典大单品 「红油面皮」 凭借非油炸工艺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口感,已成为该公司的核心支柱;新品 「一根粉耗子」 凭借 52 厘米的超长产品形态、软糯 Q 弹的独特口感,以及咸蛋黄、甜辣等多元创新口味,精准捕获 25-40 岁主力消费群体。
(展会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展会现场,来源:主办方供图)

与此同时,康师傅、统一、白象、今麦郎等头部品牌也纷纷推出以健康、清淡为主打的非油炸新系列。数据显示,2024-2025 年,非油炸面市场份额已达到 12%-15%,部分企业年增速超过 25%。且据行业预测,未来非油炸面市场份额将突破 20%,成为方便食品行业品牌竞争的新高地。

行业合力,技术创新

「未来的路很长且充满变数,但食品科技不会落幕。需要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理念,新的技术与思考方式。」 如孟素荷所言,创新是方便食品行业于 「内卷」 中突围的关键,也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支撑。

比如,随着消费者对口感与风味要求的不断提升,风味配料行业迎来了技术突破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减盐、增香、提鲜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高端方便面品牌也已经开始使用 「慢火熬制」「复合香料」「菌菇提取物」 等技术,打造更接近家庭烹饪的风味体验。

康师傅控股方便面事业品牌经理韩锦华结合康师傅的实践案例就分享了创新的重要性,该公司自 2017 年起签约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2024 年应用航天专利将温控技术用于生产,解决面条口感及不同工厂生产环境一致性问题。且场景化产品开发上,公司摆脱单纯口味延展,聚焦场景决定产品开发,如早餐重便捷营养,午餐晚餐要饱腹,夜宵需情感慰藉。

当然,裝备是工业的母机,也是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的载体,方便食品行业的技术创新还需着重机械设备创新。孙宝国坦言,当前国产装备在市场应用中遭遇严重的 「最后一公里」 难题,很多技术用户不愿意采购和应用 「首台 (套)、首批次、或首版次」 产品,形成了 「不用不敢用、不敢用就没有业绩、没有业绩就更不敢用」 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方便食品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其呼吁,「未来,各企业要敢于、勇于使用国产装备,多提需求,不断迭代,装备制造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并反哺方便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好消息是,今年,装备行业的创新非常活跃,在鲜湿面、空心面、酸辣粉等产品的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仅为 6.91%,远低于美国 (16%-18%)、日本 (12%-15%) 和欧盟 (19%),这种投入结构性不足直接导致 「从 0 到 1」 的重大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相对缺乏。同时,方便食品行业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脱节,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匹配度不高。

对此,孙宝国建议,方便食品产业发展需以 「科技+科普」 双重加持,提升价值。四川王家渡食品总经理李鹏也表示,希望同品类企业联合,于院校等知识密集型机构合作,解决技术难题,推动行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各地方政府也在产业创新方面发力。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蔡凯就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成都市通过建圈强链、政策赋能,美食产业、美食文化不断融合发展,正在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与特色方便食品的创制中心,方便食品产业通过标准化、产业化弘扬了川菜特色,传承了巴蜀文化。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支持方便食品产业发展,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构建服务发展的技术平台。(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

推荐阅读

一层办公室清空!大群还有 690 人,罗马仕将按最低工资标准 80% 发薪

admin

1 亿欧元,又一 A 股出海收购

admin

货币市场日报:9 月 2 日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