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6 日 3 时 33 分 36 秒
股市风云

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加速:上市公司积极 「激活」 数据资源,确权难仍是行业最大挑战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 9 月 5 日讯 (记者郭松峤)数据资产入表进程正在资本市场加速落地。

上海钢联 (300226.SZ) 数据资产入表金额达 333 万元;财通证券牵头编制证券公司数据元行业规范标准,完成了首例数据资产入表;广电运通在区块链方面为广州市南沙区商务局提供的 「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成为广州市属国企数据资产入表的首例实践……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结合近期行业动态以及披露中报的 A 股上市公司显示,数据正从 「资源」 向 「资产」 加速跃迁。

国家数据局多次发声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引导企业挖掘数据价值。不过财联社记者调研发现,尽管数据资产化为企业开辟了融资新路径,却在数据确权、流通机制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行业亟需构建体系化制度破解认知与操作难题。

「业内呼吁构建体系化制度破解确权与认知难题」

自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施行至今,数据资产入表实践已 1 年 8 个月。

不过财联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多位受访专家对财联社记者指出,数据确权问题仍是当前制约数据资产化的核心瓶颈。由于数据具有可复制、非排他、多归属等特性,传统物权意义上的 「所有权」 概念难以直接适用,导致数据资源在确权、定价、流通等环节仍存在法律和实践层面的模糊地带。

中国移联教科院执行院长、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陈晓华对财联社记者指出,立法的最大难点并非单纯的技术实现,而在于如何平衡多元主体间的复杂利益关系。这包括个人数据隐私权益、企业数据财产权益、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利益以及国家安全诉求之间的协调。

「国家层面出台专门法律前,地方立法和行业规范发挥着关键的 『先行先试』 作用。例如,《杭州市数据流通交易促进条例》 首创的 『数据来源者原始权益+数据处理者衍生权益』 双轨制,为化解企业数据授权争议提供了新思路。」 陈晓华谈到。

天职国际数字化咨询总监杜海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行业内外对 「数据权属」 这一概念普遍缺乏清晰、准确的认知,加之部分舆论的误导,导致认知偏差广泛存在。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一些企业或机构有意无意地混淆视听,将 『数据资产登记证』 等登记类证明等同于 『法律确权』。」 杜海表示。

杜海进一步指出,除确权认知偏差外,市场上还流传着 「要入表必须先拿证」 的荒谬逻辑,这一现象同样值得关注。「很多企业片面地认为,数据资产入表必须依赖外部机构出具的所谓 『三证』——资产登记证、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却忽视了企业自身才是数据资产入表的责任主体这一基本常识。」

杜海强调,能否合规入表,关键在于企业所掌握的数据资源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以及企业自身的数据管理成熟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而非依赖外部证明。这些误解的背后,不乏部分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刻意夸大宣传、推波助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入表的成本与难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强对数据确权概念的正确宣传与引导已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也正积极回应这类现实挑战,推动建立更清晰、健康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记者注意到,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近日在数博会上表示,今年,还将推出数据产权、数据创新型企业、数字产业集群等十几项产业政策。

谈及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态势,杜海用 「慢牛」 一词形容。他认为,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夯实基础、蓄势待发。「这是一个需要长期量变积累,方能迎来质变的过程。行业需要秉持长期主义,保持足够耐心,切忌急功近利。」

杜海指出,一个积极信号是,今年的市场环境已出现好转迹象——一大批试图 「赚快钱」 的企业陆续退出,曾经的恶性竞争与内卷现象有所缓解,行业生态正逐步回归理性。

面向未来,杜海表示,行业对政策的最大期待在于 「一致性」 与 「体系化」。他呼吁,各级、各部门政策应协同联动,构建一套清晰、完整、系统的制度框架,并在数据产权界定、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出台更多明确、可操作的具体细则,为数据要素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石。

中国电子数据要素研究院数据资产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岩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鼓励专业化运营:培育壮大数据运营服务生态,探索托管运营等商业模式,建立合理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在供给端形成多源、多层级、跨地域、跨行业的数据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数据供给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上市公司准备激活数据资源

事实上,随着数据入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准备激活数据资源。

安恒信息首席技术官刘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入表后的数据更容易参与到贷款、质押、融资等经济行为。因为这一过程为数据资源的权属和价值提供更公允的确认和评估,这不仅提高了数据资源的流动性和可用性,还拓展了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

刘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企业数据资源入表的实践中,首先需要完成数据资源的盘点工作,确定拟入表数据,并收集整理入表相关信息,输出拟入表数据目录,提升数据资源入表的效率,缩短入表时间、节省入表成本。

采访中,盛邦安全副总裁、董秘袁先登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的核心数据资产涵盖网络资产特征库、网络资产数据库、安全漏洞库、防护规则库等网络空间测绘数据,目前已形成 982 亿条全球网络空间测绘数据集的规模。

「国家当前鼓励企业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目前公司正处于积极筹备阶段。后续公司将在合规性审查、数据价值评估、会计核算体系搭建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监管部门发布的规则及行业标准,逐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数据资产正式入表,确保数据资产化过程合法、规范、可追溯。」 袁先登谈到。

袁先登表示,公司成本的主要来源于研发成本,以及必要的基础资源投入,包括设备、网络资源等相关领域的采购投入。收益方面我们看中的不是短期收益,更多是通过资产入表,提升公司总的资产规模,回报股东,同时,通过资产入表的过程管理促进数据资 产的质量和数量,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促进经营。

广电运通近期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区块链方面,公司为广州市南沙区商务局提供的 「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跨境数据产品,目前已成为广州市属国企数据资产入表的首例实践,并获得了广州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资产登记凭证。

「地方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平台在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财联社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地方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平台在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近日该所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成功签发贵州首单数据资产 「入表护航保」 保单,为数据商贵州益智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数据资产入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提供了坚实的保险保障。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市场部金融行业总监刘君惠子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实施以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数据中介通过专业咨询、数据要素登记、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合规评估等服务,已为省内外 20 余家企业提供数据资产入表服务。

「涉及领域有制造业、环保、水利、交通、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业等;同时带动了主体机构对数据资产价值的探索和理解,促进数据资产的流通性,从而带动交易的产生。」 刘君惠子表示。

此外,刘君惠子还表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围绕探索 「数产融」 即数据资产+产业+投融资的生态建设和发展模式,以贵州省文旅、酱酒、交通物流、大宗商品等特色产业方面作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探索场景。

推荐阅读

微信平台:加强治理违规荐股行为

admin

应声四连板!本周披露协议转让计划的 A 股名单一览

admin

4 年后就要退休了,单位却突然拿 60 万来买断工龄,是否同意?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