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近期,市场在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中等待新的主线。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当下正面临选择:市场的轮动特征依然显著,等待和调仓面临同等挑战,然而决策正确带来的回报又是如此诱人。有人仍在坚守,也有不少人已开始行动,切高就低,或是另辟蹊径。
从机构重视的方向来看,热点方向如算力、固态电池、创新药被反复提及,周期、消费也较受关注,但要切切实实收获回报并不容易,选对方向、选对标的和精准交易或将成为接下来机构投资者的 「胜负手」。
「并不意外」 的市场结构切换
「8 月下旬以来的市场震荡,究竟是上车的机会还是换车的机会,更多取决于我们身处的位置。」 一位受访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市场虽然有波动,部分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但是总体还在上涨的过程中。而且,部分板块回调后很快就会出现新的方向。」
Choice 统计数据显示,自 8 月 26 日上证指数上摸 3888.60 点阶段性高点后回落,到 9 月 4 日最低下探 3732.84 点,其间被动指数型基金平均回撤 2.79%,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期间回撤分别为 2.73% 和 2.67%,与被动基金的表现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回撤最大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创、金融科技等方向主题 ETF,幅度均超 10%;表现较好的黄金和新能源主题 ETF 平均上涨超过 8%。短短 8 个交易日,涨跌幅榜单头尾相差超 20 个百分点,结构性行情的特征进一步凸显。
嘉实匠心严选基金经理杨欢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当前,一些行业板块仍处于较低位置,中国资产的重估尚处早期阶段。随着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流动性保持宽松、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修复,未来市场仍有较多机会。
「复盘 A 股市场每一轮行情,当产业浪潮的方向没有改变时,每一次深蹲都是为了更好起跳。」 富国基金发表观点称,在过去几轮行情中,强势板块阶段性回调并不少见,行情戛然而止还是休整后继续,关键在于主线逻辑是否改变。上周市场尤其是科技方向的整理,或是市场在上涨数月后的健康降温行为。
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短期结构性调整是一件好事。今年以来,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得到认可,居民财富再配置趋势也显著加强,但 8 月部分板块走出流动性驱动行情,基本面难以匹配估值,阶段性调整是合理市场波动。接下来,随着资金回归理性,中国经济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反内卷』 政策提振企业盈利,基本面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望接棒。」
公私募站上 「十字路口」
当震荡上涨成为市场底色、结构轮动成为共识,机构正面临时点选择上的考验。作为本轮行情核心,科技板块究竟还有没有机会?当前该不该调仓?
一位受访量化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近期的波动中,依据量化模型给出的指标确实进行了一些再平衡,卖出部分涨幅短期过大的个股,这些个股主要集中在科创板,以更好地执行产品的既定策略。
某头部百亿级私募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经过近期调整,公司正在考虑择机加仓 A 股和港股的优质成长企业。总体来看,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没有改变,中长期仍会重点关注和布局中国资产。
一部分基金经理选择腾挪,但还有一部分基金经理则决定坚守,甚至逢低捡拾筹码。
一位专投科技领域的绩优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光模块、半导体等方向个股涨幅显著,主要是基于资金推动。不过,个股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变化,因此基本上没做什么调整。
「近期在震荡中加回一些新消费个股,比如某潮玩龙头股、美妆股以及网络电商股,加仓这些个股的逻辑主要是基于前期的调整相对充分,半年度业绩的支撑有望给后市带来一定空间。」 一位消费领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的高管也认为,优质股票尽管调整也会很快修复,公司最近坚定持有科技、创新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并不会过度担心市场短期的波动。
投资锚定经济复苏与转型
尽管短期操作见仁见智,但是公私募机构关注的方向却无明显分歧。记者采访获悉,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创新药依然是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此外,周期和消费也逐渐进入机构视野。
兴证全球基金 TMT 研究员张荣朗沐发表观点称,可从两个方向来理解算力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一是海外算力需求的持续增强,目前光模块、PCB等产业链依然处在景气度向上的通道,同时上游配套也在孕育新的趋势和机会;二是国内市场的追赶效应,国内大厂在 AI 资本开支的节奏相对滞后,但这也意味着国产算力作为 「后起之秀」 仍存在追赶空间。
淡水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在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修复,中国优势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司重点关注两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新兴成长领域具备业绩持续性的优质公司,包括 AI 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周期领域中竞争力突出、受宏观环境影响小、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头部企业,以及受益于全球美元走弱趋势的周期类资产。
此外,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和 「反内卷」 政策落地,传统消费、新能源等也进入机构的视野。
华夏基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食品饮料方向标的估值处于安全垫充足的区间。与此同时,与食品饮料挂钩的 ETF 产品份额近期出现加速累积迹象,表明部分机构资金正在借道 ETF 进行左侧布局,抄底意愿强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食品饮料板块性价比突出,下行风险有限,提供了难得的高赔率机会。
一家私募创始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上半年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板块的行情已充分演绎,机构 「配置纠偏」 初步完成。而上游资源、新能源、地产等领域,在政策、经济数据等因素的催化作用下,易产生 「升温效应」,部分头部企业的性价比有所显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机构理性看待结构切换 投资锚定经济复苏转型)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