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肥胖焦虑、体能断崖之外,30 岁的职场打工人,开始普遍有了体态问题。
新的名词也正在健身房被频繁提起,圆肩驼背、高低肩、脊柱侧弯、骨盆前倾,以及疼痛管理。在 「体态不良」 导致的后续问题中,不好看还是其次,出现疼痛,或许是很多 30 岁以后职场人急于运动的原因。
根据精练 GymSquare《2023 中国健身和健康生活方式行业报告》 统计,在 24~44 岁用户健身习惯中,运动健康 app 类健身课程排名前五名为养生八段锦、全身拉伸放松、5 分钟办公室肩颈放松、5 分钟颈椎缓解、五分钟久坐缓解。
无关卡路里消耗和肌肉线条,从 24~44 岁,「舒缓、松解」 等一系列课程最受欢迎。这背后,隐藏的是疼痛、体态、和随着年龄渐长越来越多的身体不适。
不对称、不平衡,本就是人体的常态。「头微前伸」、「偶尔塌腰」 才是正常的生活行为。而商业包装的 「直角肩」、「沙漏腰」 也很少是天然的身体曲线。过度控制日常的坐姿和行为,保持虚拟人物一般的对称和精致才显得古怪。
但更多 30 岁打工人面临的,或许是过度久坐带来的严重腰痛,长期低头导致的颈椎僵硬。
抖音上的形体训练博主刘芳礼仪受众甚广,粉丝上千万,每条训练视频,也能够平均达到过万的点赞转发。而诸多关于体态调整的运动康复博主,独辟蹊径探索出商业化道路。
不仅如此,不同品牌的体态矫正产品背背佳总是反复再次掀起购买热潮,在抖音直播间中购买量达到上亿。它们都挂着 「身材管理」 的标签,能够改善驼背、溜肩、耸肩、高低肩、脖子前倾等各种体态问题。
靠运动调体态,成为最简单,也性价比最高的方法。30 岁的打工人,不仅有生活压力、职场竞争、还需要忍受体态不良和随之而来的疼痛困扰。
三十而立,开始出现体态问题
「体态不良」,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每一个准备运动或者已经运动的健身人,一定都听说过。
不同于随意的站姿就会被误认为 「骨盆歪斜」,顺应生理的肌肉曲线就被定义为 「假胯宽」,30+的职场人开始发现,自己的体态好像真的出现了问题。
体态焦虑、疲惫疼痛,已经带火了无数产业。在大众点评搜索 「推拿按摩」,仅在上海地区,就有超过 16000 家推拿按摩养生店,五花八门的选择下包括全身、肩颈按摩、精油按摩、足疗 SPA、泰式按摩、盲人按摩等。
而根据京东 2020 年发布的 《新时代带电生活图鉴》 显示,年轻人正在成为消费按摩仪的主要购买群体。每 10 台按摩仪中,就有超过 7 台是被 85 后买走。
按摩行业的崛起,不能只归功于营销的成功,更在于他们迎合了打工人的需求。
「肱骨前移」,我 30 岁之前都不知道肱骨在哪里。但不妨碍现在我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圆肩问题。」 淼淼在上了 5 节普拉提课后,被科普了一大堆的体态知识点。
不排除被健身教练忽悠的可能性,但 「身体上的不舒适确实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淼淼一度长期为自己的肩部不适看骨科医生。「但按照医生的说法问题并不严重,他只是让我多活动活动。」
长期对着电脑地工作、习惯于弓着肩背伏案,甚至日常中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在让体态问题积少成多。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2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已有超 500 万名青少年存在体态异常问题。而根据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 (2020)》 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 3 亿人,且正以每年 1000 万至 2000 万的速度增长。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日常行为习惯改变已经渗透进人群中,潜移默化让疼痛人群越来越年轻化。
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新的名词正在健身房被频繁提起,比如圆肩驼背、高低肩、脊柱侧弯、骨盆前倾,以及疼痛管理等。
「健身房的教练专不专业我不知道,但现在的我确实求助无门。」 离开校园十年,小楷从 「吃不胖」 变成 「喝水都胖」 的体质,也从 「腹肌明显」 变成 「腹部赘肉一堆」。
在被健身教练确诊 「骨盆前倾」 以后,他每周固定三次前往健身房。「起码现在我的腰痛有了一定的缓解。对比以前我的腹肌完全虚弱无力,现在已经可以平板支撑 2 分钟以上了。」
无论是不是真的 「骨盆前倾」,但腹肌无力而导致的腰肌过度代偿,确实是很多久坐打工人的通病。而健身房的锻炼,成为了小楷疼痛缓解的关键。
总结来说,年龄上涨以后,从前不明显的各种体态、以及随之而来的疼痛问题都出现了。
圆肩,驼背,头前倾最常见;肩部、脊柱、骨盆侧歪不易察觉;肱骨前移、膝超伸也是久坐最常见导致的体态问题……
体态焦虑成为大众认知,普遍存在,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却是涌向健身房。
体态问题,其实不是年龄问题
本质来说,体态问题,不应该与年龄挂钩。
在运动科学中,将体态问题分为 「功能性体态问题」 和 「结构性体态问题」。结构性体态更多是先天或是病理性导致,而功能性则是大部分普通人会遇见,由后天行为习惯导致。
因此,体态的源头,一定都与长期的不良姿势挂钩。在 30 岁出现了体态疼痛,一定与 20 多岁时的错误习惯有关。
从高中开始就习惯单肩背包,习惯性侧睡的大头,很明显的体态问题,就是 「高低肩」。「其实在大学的时候就比较明显了,但是开始影响到日常生活,真的是在 30 多岁以后。」 大头告诉精练 GymSquare。
高低肩的本质,是肌肉失衡导致的肩胛骨过度旋转。进一步,会对胸椎和脊柱产生影响。并发颈部、肩部、甚至下背部的疼痛问题。
但是,「第一个健身房教练告诉我是脊柱侧弯、另一个健身房教练说我还有胸椎灵活性不足。」 大头半信半疑,「我知道我有体态问题,但是教练可以帮我解决吗。」
马上 30 岁的玛莎也有相似的经验,近两年已经突发性地出现了 2 次下腰痛,甚至痛到不能走路。「医生说我是慢性肌肉劳损叠加急性腰扭伤。」
但这个问题不是这一两年才出现的,从大学就开始喜欢跷二郎腿,坐姿歪斜,都可能会是玛莎现在出现体态疼痛问题的原因。「上拉伸课的时候教练说我右侧骨盆旋前,这也会和下腰痛有关吗?我不懂。」
体态改善成为了现代打工人的通病,也变成了健身房的一笔可能的 「商业收入」。
在社交媒体上,针对体态改善的解决方案不胜枚举,健身达人化身体态教练,付费课程层出不穷。
「5 分钟帮你解决圆肩驼背」、「三个动作改善骨盆前倾」,体态焦虑如火如荼,而健身教练也化身为治疗师。
不能否认,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和调整体态,避免疼痛。但在精练早期文章 《体态问题,健身房的新 PUA》 中也指出,不是所有体态问题,都有教练说的那么严重。
体态训练是市场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产业。其实从更长远来看,专业的健身教练或许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但长期的改善和维持,仍然需要自我维护和坚持锻炼。
体态改善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但肌肉、骨骼的肌肉只有坚持不懈锻炼才会形成。
运动可能是有效药,也可能是催化剂
对于大多数囿于都市生活的打工人来说,靠运动调整体态已经是最佳方法。
在不影响身体感受的情况下,一点点的体态问题,不仅普遍,其实也无伤大雅。但更多时候,如果已经出现了疼痛,积极地就医,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性运动,同样重要。
许多拳击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都有圆肩和驼背,但也没有病理性的疼痛问题。
而过分追逐良好的体态,其实也是一种商业包装下的资本行为。不要将小程度的不良体态过度 「病态化」,但如果已经影响到了生活质量,积极的运动改善也是有效缓解行为。
体态焦虑在现下的社会环境中无处不在,更需要正视自己的身体问题,慎重考虑进行调整和改善的方法。
同样,也有大量的体态问题,本就是因为运动形成。耳熟能详的 「网球肘」、「高尔夫球肘」,已经许多竞技运动员都可能会出现的肌肉失衡和损伤。
即使是在大众健身领域,也有类似案例。比如对于很多大众健身者来说,肌肉代偿是最常见的问题
健身房内的代偿分为两类:
肌力不足:需要协同肌发力完成动作;
关节活动度不足:需要相邻关节活动补足动作。
当然,这种代偿现象,往往也预示着较高风险,比如:完成深蹲动作时,髋屈受限会导致弯腰代偿;硬拉下肢力量弱,导致的下背部肌群代偿等。这两种情况,都直指上升的下背部损伤风险
还有长时间弯腰骑行导致的颈部和肩部前倾;瑜伽动作执行不正确,某些高难度动作可能导致脊柱或关节的过度拉伸和扭曲。
体态逐渐出现,就像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步态和行为习惯,年龄渐长,也会出现身型和体态的变化。
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体态不用过于焦虑,但也不能完全无视。用运动调体态,仍然还是有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