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7 日 15 时 48 分 14 秒
基金财讯

诺德基金:如何看待 4000 点后的震荡行情?

文章来源:天天财经

  2025 年 10 月 29 日,上证指数收于 4016.33 点,随即进入震荡整理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最关心的莫过于:同样是 4000 点,这次与 2007 年、2015 年相比究竟有何不同?震荡之后,市场又将走向何方?

  回顾历史长河,A 股曾在 2007 年 5 月 9 日、2015 年 4 月 9 日向上突破 4000 点。相同的点位背后,或是截然不同的市场生态、产业结构与投资逻辑。理解这些差异,或许能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做出更为审慎的投资决策。

  历史上沪指三次向上突破 4000 点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1990.12.19 至 2025.10.30

  十年回望:A 股的 「变」 与 「不变」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 4000 点,我们能相对清晰地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近十年间的变化。

  不变的是核心规律:

  市场的底层逻辑,比如人性的博弈、周期的轮回,依然在发挥作用。基于此,4000 点作为重要的整数点位,对于投资者的信心而言,仍然是一道重要的考验 「关卡」。

  巨变的是市场生态:

  一是新 「国九条」 引领市场制度深层变革。

  2024 年国务院发布新 「国九条」,明确提出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此后,60 余项配套规则陆续推出,成为新一轮系统性的制度重构,标志着资本市场监管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革。

  尤其是,在注册制全面实行的背景下,监管部门推行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的监管理念,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压实发行人主体责任,完善退市制度,推动市场优胜劣汰功能显著增强。

  二是 A 股市场体量与产业格局 「双重升级」。

  从市场容量看,A 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总市值均已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深度与广度显著提升。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 29 日,A 股上市公司数量较 2015 年 4 月 9 日的 2447 家跃升至 5444 家,增幅达 122%;总市值则从 53 万亿元扩张至 123 万亿元,增幅高达 132%。

  A 股市场十年规模对比

  (2015.04.09 vs 2025.10.29)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10.29

  从上市公司结构看,全面注册制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性,以科技、新能源为代表的 「新经济」 公司已成为重要力量。

  据 Wind 数据,十年前 (2015 年 4 月 9 日),万得全 A 指数成分行业中,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三大行业合计权重高达 25.2%,是当时市场的支柱产业;十年后 (2025 年 10 月 29 日),电子与电力设备已取代传统行业,两者合计权重达 23.4%,其占比已与十年前的金融地产板块相当。

  万得全 A 指数成分行业权重对比

  (2015.04.09 vs 2025.10.29)

  十年前 (2015.04.09)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15.4.9,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当前 (2025.10.29)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10.29,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三是成交能级提升,资金结构更趋健康。

  Wind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 A 股市场成交额显著扩张,截至 10 月 29 日,万得全 A 指数的日成交额为 2.29 万亿元,已连续 128 个交易日高于 1 万亿元。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0.10.30 至 2025.10.29

  不过,当前市场的资金结构,与上一轮由杠杆资金驱动的行情有着本质区别,当前 A 股两融杠杆水平仍显著低于 2015 年峰值,市场运行健康度有较明显的提升。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29 日,A 股两融余额报 2.51 万亿元,10 月以来始终维持在 2.4 万亿元以上。当前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为 2.53%,处于近十年中位水平,远低于 2015 年 7 月 3 日 4.72% 的高点。

  近十年 A 股市场两融余额数据对比

image.png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5.4.9 至 2025.10.29

  四是投资者结构优化,投资理念更趋理性。

  在投资端,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正经历着转变。一方面,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2024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 2.4 万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9%。【1】

  另一方面,投资者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机构资金逐渐成为市场 「稳定器」 和 「价值发现者」。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 2024 年底,以自由流通市值计算,A 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为 46.0%,较 2014 年底的 30.9% 增长约 15 个百分点。

image.png

数据来源:中金公司《A 股资金面的五大变化和市场含义》,2025.7.21

  可见,近十年间,A 股市场的制度更完善、结构更优化、投资者也相对更成熟,这些变化使得当前的 4000 点的内涵已截然不同,A 股的根基相对更稳固,韧性也相对更强。

  市场聚焦:A 股未来行情将如何演绎?

  当沪指再度回到 4000 点重要关口,市场的目光也聚焦于 「A 股能否拾级而上」。当前,国内外机构均释放相对乐观的信号,支撑市场的积极力量不容忽视。

  首先,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或为股市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经济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十四五」 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速达到 5.5%,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 30% 左右 【2】。

  前瞻后市,「十五五」 规划建议稿强调 2035 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显示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速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目前学界和市场机构对 「十五五」 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的预测主要集中在 4.7%~5.0% 之间 【3】。这意味着企业盈利可能有较稳定的增长基础,股市作为经济 「晴雨表」 或将从中受益。

  其次,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或注入核心动能。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市场浪潮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逻辑。无论是集成电路时代的开启,还是个人电脑、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每一轮科技周期都成功孕育出一批市场领军企业。如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在 AI 大模型等关键环节取得的进展,为其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并诞生新的领军企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1957 年至今的科技周期划分

image.png

资料参考:国信证券《科技周期探索之九:百年回首看科技周期》,2025.2.7

  第三,政策暖风提振信心,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一方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政策预期,引导投资者聚焦于 「十五五」 规划框架下的重点发展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10 月 27 日,监管层发表题为 《发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作用推动 「十五五」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的演讲。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 《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这些制度安排旨在优化市场生态,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四,资金格局持续改善,内外资共振提供 「活水」。

  从国内来看,中国居民目前的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超过 60%,固收类金融资产占比在 20% 以上,权益类资产占比不到 3%,这说明居民权益资产的配置潜力较大 【4】。机构分析显示,自 2023 年下半年起,存款搬家的现象已逐渐显现,并逐步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扩展至股票型基金。

  国内个人投资者持有结构变化

image.png

  资料参考:国泰海通《「存款搬家」:如何影响股债?——中国居民财富配置研究二》,2025.9.3;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全球来看,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趋势日益明确。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宽松货币政策带来较为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有利于新兴市场资产估值修复。Wind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 46 家 QFII 现身 852 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按 9 月 30 日收盘价计算,合计持股市值达到 1500 亿元,较上季度增长 100 亿元 【5】。

  最后,从估值角度看,A 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仍具一定优势。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 29 日,目前上证指数市盈率约 17 倍,沪深 300 指数约 14.6 倍,均显著低于美股等海外市场估值。

  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估值对比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10.29

  理性看待短期风险,震荡整固或是常态

  不过,在充分认识市场中长期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必须对短期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扰动。尤其是指数在积累一定涨幅后,本身也存在震荡整固的内在需求。投资者应认识到,行情的演进并非一蹴而就,阶段性的波动或才是健康市场的组成部分。

  市场新阶段,后市该如何布局?

  尽管短期波折在所难免,但长期向好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汇聚。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于指数的短期起伏,不如深入洞察市场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展望下一阶段,随着全球主要权益资产估值陆续修复,市场对宏观风险的敏感度可能上升,全球资金也将面临再平衡与结构调整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不妨从以下两大方向考虑适时布局。

  一是挖掘估值洼地与补涨机会

  在结构性行情中,部分长期滞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或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例如消费、医药、金融等行业,当前估值分位数相对较低或处于历史相对合理区域,且未来或受益于经济持续复苏,具备一定的均值回归潜力。

  年内涨幅跑输沪深 300

  近十年估值分位数<70% 行业统计>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10.29,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二是把握景气改善与业绩主线

  如果说挖掘估值洼地是 「守正」,那么把握景气主线或就是 「出奇」。那些契合政策导向、基本面迎来实质性改善、产业景气度有较明确上行趋势的领域,往往可能更具备穿越市场周期的潜力。

  主线一:产业链安全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地缘博弈背景下,保障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期,中国的出口管理政策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不再仅限于稀土等战略资源,更延伸至锂电池、负极材料、超硬材料等中国在全球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在此过程中,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实力的头部企业,或有望进一步巩固海外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质量。

  我国近期出口管制政策梳理

image.png

资料参考:中信证券《主题|安全为先:从资源到制造》,2025.10.25

  主线二:新质生产力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不仅引领经济结构转型,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持续的结构性机遇。而 「科技牛」 也被普遍视为支撑后市行情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布局方向上,不妨可关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领域。

  主线三:反内卷

  「十五五」 时期,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合整治 「内卷式」 竞争。所谓 「反内卷」,是指一些行业经过激烈竞争后格局优化,从过去的 「价格战」 逐步走向 「价值战」。在此过程中,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凭借品牌、技术和规模优势脱颖而出,实现盈利弹性的改善。

  行稳致远:在乐观中保持理性

  面对当前市场的积极态势,投资者在捕捉机遇的同时,亦需对风险保持清醒认知。历史经验表明,资本市场从来不是单向线性发展的,长期投资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对机会的把握,更离不开对回撤的控制与组合的稳健管理。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警惕估值泡沫:规避脱离基本面的概念炒作,对短期涨幅过大的标的保持谨慎。

  2. 拒绝集中押注: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力争通过均衡配置分散风险。

  3. 坚持资产配置:善用股债互补效应,同时合理增配其他相关性较低的多元资产,力争构建能够平滑波动的 「全天候」 投资组合。

  小结:穿越三个 4000 点,我们得以抵达中国资本市场崭新的今天。与十年前相比,今天的 A 股基础相对更牢,韧性也相对更强。而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投资权益类资产,或是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分享时代红利的核心路径之一。但资本市场也并非是坦途,我们唯有把握产业趋势、敬畏市场规律、坚持理性投资,才有望在投资的长跑中胜出。前路漫漫,行则将至;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1】 央视新闻 《中上协:2024 年度沪深 A 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 2.4 万亿元》,2025.8.8;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 中国网 《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25.10.28;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 证券时报 《紧扣合理增速区间多措并举释放发展潜能》,2025.10.30;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4】 国信证券《股市回暖,居民如何理财?股市、债市、现金等,如何配置》2025.10.24;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 澎湃新闻 《持续加码!334 股成 QFII 三季报 「新宠」,持股市值前五有 4 家城商行》,2025.11.2;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诺德基金:如何看待 4000 点后的震荡行情?)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