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一期货
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直言 「别再编造谎言」,否认当前存在账单难付的持续性危机,总统特朗普宣称已成功遏制通胀态势,但实际上消费者仍承受显著通胀压力。
零售端涨价持续,核心商品涨幅显著
据 DataWeave 的专项分析显示,塔吉特 (Target) 今年全国商品均价上涨 5.5%,沃尔玛 (Walmart) 上涨 5.3%,该分析覆盖两家零售商网站约 1.6 万件核心商品。
另有报告指出,亚马逊 (Amazon) 的平均涨价幅度已超 12%。
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七个月以来,美国民众在几乎所有商品上均需承担更高成本——从一杯咖啡、高端客厅沙发到儿童玩具无一例外。
食品通胀分化,肉类与进口品类承压
根据 9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数据,食品通胀已回落至 3.1%,与拜登政府时期的两位数涨幅形成鲜明对比。
但部分食品杂货,尤其是肉类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仍在高位运行。香蕉价格上涨 8.6%,主要受关税拖累 (美国本土几乎不产香蕉);鸡肉与鸡蛋价格因禽流感疫情持续波动。
牛肉价格全面上扬——牛排价格涨幅超 19%,碎牛肉上涨 14%。牧场主称,干旱导致牛群规模缩减是主因,而外国牛肉关税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特朗普表示,正考虑通过增加阿根廷牛肉进口为消费者缓解成本压力。
白宫及政客表态:强调政策成效与减轻消费端压力
「彻底摆脱乔·拜登时期的通胀危机,是特朗普总统上任首日起的核心要务,」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 (KushDesai) 周四向 《华盛顿邮报》 发表声明时指出。
「美国民众在汽油、鸡蛋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已有所下降,如今政府再度签署药品定价协议,为普通民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医疗开支节省。」
他进一步表示,随着特朗普政府减税与放松监管议程的持续推进,「更强劲的经济表现仍在前方」。
选民将经济问题列为本次选举的核心议题,当选的社会主义市长佐兰·曼达尼 (ZohranMamdani) 在竞选期间承诺提供免费公交等公共服务,其核心诉求便是缓解城市高生活成本压力。
副总统 JD·万斯 (JDVance) 在社交媒体上敦促共和党人 「聚焦国内经济民生」,并强调:「可负担性将是 2026 年选民评判我们的核心指标。」
民众体感:支出增加消费降级,选民失望情绪蔓延
61 岁的克里斯·索汉 (ChrisSohan) 居住于皇后区,每周为妻子、儿子及自身采购生活用品,他表示并未感受到任何成本缓解。
「所有商品价格都居高不下,」 他说道,「如今每次采购都要多花 50 至 100 美元。我并未增加采购量——以前每周都买牛肉,现在改为每两周一次,更多时候选择鸡肉。」
索汉曾两次投票支持特朗普,但如今已深感失望,他说 「我曾因他的竞选承诺对其寄予厚望,但他显然更关心富有的盟友,而非像我这样的普通选民,如果能重新选择,我绝不会投票给他。」
成本转嫁至终端,高盛预警消费者将成最终买单者
数月来,企业一直承担着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主要成本压力,这些关税覆盖中国、越南等主要贸易伙伴,涉及家具、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商品。
如今,企业已开始将这些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高盛 (GoldmanSachs) 经济学家警告,到今年年底,消费者将成为这些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据市场公开的的数据显示,1 月至 9 月底,亚马逊、塔吉特与沃尔玛的服装均价上涨 11.5%。
这些大型连锁零售商的家居用品、宠物用品、日用品、健康美容产品及耐用品 (含电子产品、家具、家电) 价格分别上涨 10.8%、6.1%、7% 与 8.3%。
基石咨询组织 (CornerstoneConsultingOrganization) 创始人比尔·柯伦斯 (BillCurrence) 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亚马逊更难规避涨价压力,因其核心商业模式依赖第三方卖家。该机构服务客户包括丰田 (Toyota)、沃尔沃 (Volvo) 及亚马逊。
但他补充道,亚马逊 「凭借其主导性市场份额,仍实现了巨额盈利」。
柯伦斯向 《华盛顿邮报》 指出,多数企业或许遵循着 「绝不浪费一场危机」 的经营逻辑——真正的关键在于,贸易战尘埃落定后,商品价格是否会回归合理区间。
零售商回应:否认全线涨价,部分商品维稳或降价
亚马逊否认全线产品涨价的说法。亚马逊发言人回应 「任何大型零售商的商品组合中,若刻意筛选,都能找到价格上涨的单品,事实是,我们为亚马逊用户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低价商品……除正常市场波动外,并未出现普遍性涨价。」
塔吉特发言人表示,公司已稳定部分商品价格,例如学习用品。沃尔玛透露,自 2 月以来,已对 2000 件商品实施永久性降价。
关税冲击具象化:家具、电子、快时尚类企业多涨价
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可举例说明:10 月,特朗普政府对药品、厨柜、浴室梳妆台、重型卡车等商品加征高额新关税,其中家具关税税率高达 30%。
当月晚些时候,宜家 (IKEA) 将一套三件套橡木卧室家具价格从 8 月的 949 美元上调至 1049 美元,乌普兰 (Uppland) 沙发价格也从 849 美元升至 899 美元。
联邦数据显示,9 月客厅、厨房及餐厅家具 (主要依赖进口) 价格同比上涨 9.5%,同期,家具及床上用品价格上涨 4.7%,家居陈设及用品价格上涨 2.8%。
美国市场销售的多数低成本家具 (如平价座椅) 均来自海外,中国是主要供应国。
人体工学办公家具制造商 Humanscal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鲍勃·金 (BobKing) 表示,即便是美国本土生产的高端家具,其纺织品及其他部件也多依赖进口。
玩具、视频游戏及电子产品同样受关税冲击严重,这类商品普遍依赖进口供应。
8 月,索尼 (Sony) 将 PlayStation5 售价上调 50 美元至 550 美元,并将涨价原因归咎于特朗普关税政策,称该政策每年给公司造成 6.85 亿美元损失。
据社交媒体披露,沃尔玛一款霸王龙玩具 5 月价格从 39.92 美元飙升至 55 美元。
该零售商的 「宝贝 Born」 娃娃价格从 3 月的 34.94 美元升至 5 月的 49.97 美元,「蚀刻素描」 玩具同期价格从 14.97 美元涨至 24.99 美元。
特朗普政府取消快时尚企业此前享有的关税豁免 (该豁免曾用于规避美国海关关税) 后,这些企业也纷纷上调产品价格。
美元指数联动交易影响:通胀分化下的多空博弈
从外汇交易视角看,当前通胀分化态势直接影响美元指数波动逻辑。尽管整体 CPI 回落至 3.1%,但核心商品涨价与消费者成本压力形成的 「隐性通胀」,仍支撑美联储维持相对鹰派立场,为美元指数提供底部支撑。
关税政策引发的进口成本上升,短期内推升美国贸易逆差压力,却因全球避险情绪与非美经济体复苏乏力,限制了美元的下行空间,导致区间震荡加剧。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价上涨是基于进口成本以及生产成本增长所致,即不是由于货币超发导致的物价上涨,于是通过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替代可能可以缓解部分通胀压力,即通胀可能是一次性的。
但是结合美国今年超 100 万人的裁员以及此前非农爆冷对劳动力市场的刻画,在美国劳动力市场危机没有被证伪之前,美元指数上升的空间也同样受到了限制。
交易者可以继续跟踪通胀数据,其超预期涨幅可能强化美联储政策维持韧性的预期,推动美元指数保持强势,但是如果出现因为商品价格昂贵导致消费降级,以及消费数据收缩等信号,则可能引发美元多头获利了结,触发短期回调,即短期通胀抬升美元指数,而长期通胀则会削弱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日线图,来源: 易汇通)
北京时间 20:56, 美元指数现报 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