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已经很久没有像一个常规车企一样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六年没有推出新车型,掌门人马斯克也不再醉心于造更多电动车推动能源转型的使命,转而把更多精力放在政治和人工智能。
马斯克说,特斯拉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但特斯拉现在接近 70% 的收入还是靠卖车,20% 的收入还要靠卖电池储能系统。
上个月,特斯拉如期发布了 Robotaxi ,这可能是特斯拉最近 5 年唯一没有延期的产品。这是马斯克现如今唯一能给特斯拉续上的新故事。
但竞争对手不会给特斯拉太多调整的时间。在中国,近期上市的小米 YU7 一小时收获的锁单量就已经和特斯拉中国区半年的销量相当;在欧洲,特斯拉今年初的销量几乎腰斩;在美国,特斯拉也面临未知威胁,包括特朗普新政。
在销量疲软、股价低迷的双重压力下,马斯克将战略重心转向 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 Optimus,试图以技术革新重振品牌。然而,这一转型赌局充满风险。
本期车圈脉动 (001) 将聚焦于特斯拉,分析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的转型考验。
【近期动向速览】
-
2025 年 Q2 交付量 38.4 万辆,同比下滑 13.5%,继 Q1 下滑 13% 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
7 月 1 日,特斯拉高管奥米德·阿夫沙尔离开,马斯克亲自接管欧美销售业务,朱晓彤负责全球制造。
-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 26%,成为美国科技巨头中表现最差的公司,7 月初单日暴跌 5.34%。
-
放弃开发廉价车型"Model 2"计划,转而专注 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开发。
-
6 月 22 日,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 Robotaxi 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试运营。
【动作分析:特斯拉进入战略十字路口】
特斯拉目前的连续操作,核心是"断舍离+孤注一掷",试图从车企彻底转向科技公司。
-
高管重组,反映马斯克对销售下滑的焦虑,亲自接手欧美市场,意图直接施压扭转颓势。
-
放弃廉价车型计划,本质上是特斯拉主动砍掉与传统车企同场竞技的战线,转向押注自动驾驶等高壁垒技术。
-
推出 Robotaxi 服务,是马斯克将"软件化"视为特斯拉救命稻草的明证,试图以服务订阅替代单车销售利润,并以此撬动 FSD 的付费应用。
-
内部人事动荡频繁,包括 Optimus 项目负责人和高管离职,显示公司内部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这一系列操作表明,马斯克正在从"电动车制造商"向"移动科技公司"转型,但过渡期充满痛苦与不确定。
【竞争视角:特斯拉在多线战场失守】
同时,马斯克将重心转向 X、SpaceX 等多家公司,个人行为持续为特斯拉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在欧美市场尤为明显。中国电动车厂商以更低成本生产出更智能的产品,如比亚迪推出的 5 分钟快充技术比特斯拉超充快 4 倍。
【品牌判断:特斯拉走向高风险的转型赌局】
特斯拉的最大变化不是销量下滑,而是战略方向的彻底转变。
-
从"我是电动车领导者"到"我是自动驾驶和 AI 公司",表明马斯克已不再相信纯电动车模式的长期增长空间。
-
对于一家以制造业起家的公司,向软件服务和机器人转型存在巨大风险和能力缺口。
转型路上,特斯拉面临三大挑战:
-
Robotaxi 能否兑现商业价值?单车日净利可能在 25-40 美元 (华兴证券测算),但技术路线存争议且实现难度很大。
-
汽车销量持续下滑怎么办?彭博社预测 2025 年交付量或降至 165 万辆,同比下降 8%。
-
品牌溢价能力能否维持?毛利率已从峰值的 30.5% 下滑至 16.3%。
【后续关注点】
-
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将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到期,若无法延续,特斯拉或每年损失 12 亿美元收入 (数据来自摩根大通);
-
马斯克是否会重新将主要精力放回特斯拉,欧美国家是否还看好马斯克对特斯拉的领导力;
-
特斯拉下一代全自动驾驶 (FSD) 芯片 AI 5 能否让 FSD 能力到达新高度,以支撑其快速在 L4 赛道上扩张。
-
面对中国品牌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强势冲击,特斯拉如何调整产品策略。
-
Cybercab 无人驾驶车型的量产时间表和规模扩张计划。
-
马斯克和特朗普的骂战如何收尾。
✍️ 专栏报道汽车点评:
特斯拉正经历 2013 年以来最大危机,马斯克押注自动驾驶是一场高风险赌博。若近三年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特斯拉不仅将失去电动车领导者地位,还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
文章标题:特斯拉危机四伏|车圈脉动 Vol.1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news/article/4540227.html
阅读原文:特斯拉危机四伏|车圈脉动 Vol.1_专栏报道网
#特斯拉危机四伏车圈脉动 #Vol.1 专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