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8 日电 (王菁) 日前,证监会发布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三阶段费率改革正式启动。未来,债券基金和标的券投资者结构、产品形态和投资策略或面临深度调整。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新规实施后将推动债市投资走向更加专业化和机构化的方向。尽管短期可能面临结构调整的阵痛,但长期有利于债券市场稳健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新规将重塑债市投资生态:银行自营资金可能更多直接投债,理财资金寻求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债券 ETF 迎来新发展机遇。
机构行为重塑:从短期交易向长期配置转变
本次公募基金销售费用改革是三年费率改革的 「最后关键一步」。新规通过调降认申购费率、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压降销售服务费等组合政策,系统性降低投资者的综合成本。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从 0.8% 降至 0.3%,销售服务费从 0.4% 降至 0.2%。赎回费安排变化最为显著,从原先的四档简化为三档,且全部赎回费计入基金财产,渠道不再分享赎回费。
实际上,新赎回费规定已经对机构投资行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据新华财经获悉,一些银行自营等机构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债基投资价值,考虑将部分配置直接转向债券市场。
「新规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深远且复杂。债券型基金面临的扰动尤为明显,因为其收益特性与股票型基金存在本质差异。」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称。
「银行自营类机构可能会继续压降债基投资比例。」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吕品表示,如果委外产品回流表内,对 20 年以上超长债需求会转向 10 年内品种。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则提及,债券基金今年以来的整体收益适中,中长债基收益中位数为 68BPs,短债基金为 100BPs,而新规要求持有不足 6 个月赎回需支付 50BPs 的赎回费,这意味着短期持有的成本显著上升。
「对于银行自营等机构投资者,债基带来的税收优势大约在 20BP 以内,远低于新赎回费率,银行配置债基的成本已经明显高于直投债券。」 刘郁补充道。
也有不少市场人士反映,新规实施后,每年将为投资者节省约 300 亿元的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市场从短期交易向长期配置转变。
此外,理财端客户也会更加注重性价比考量。前述负责人还透露称,2022 年赎回负反馈事件后,理财行业已习惯用短债基金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若赎回费率过高,可能面临合作中断的挑战。
产品创新与替代:债券 ETF 迎来发展新机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监管意图看,新规旨在引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交易行为。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降低了渠道推动投资者频繁赎回的财务动机。
「债券基金的申赎行为往往与行情炒作无关,多是机构资金出于流动性管理或考核压力进行的调整。」 某国有大行投资部门相关负责人称。
目前,市场正在寻找适应新规的创新解决方案,债券 ETF 等交易型产品因其灵活性而获得机构青睐。前述负责人则提及,新规下,利率债基和指数产品可能成为银行自营资金的重要替代选择。
「债券 ETF 产品可能由此迎来发展机遇。」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部负责人表示,由于 ETF 不受新规硬性赎回费约束,其交易灵活、成本透明的特性进一步凸显,对追求策略调整效率的投资者和机构吸引力明显增加。
截至二季度末,短债基金、中长期利率债基、指数基金三类产品在纯债基金中的规模占比合计高达 54.2%,分别为 11.9%、26.6% 和 15.7%,潜在影响范围较广。
吕品表示,新规仍在征求意见阶段,不排除后续有微调可能。但长期来看,将推动债市投资走向更加专业化和机构化的方向,有利于市场稳健发展。
整体来看,面对新规带来的市场变化,债券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短期内可以优先考虑胜率更高的组合,如杠杆策略与票息策略,久期策略则可维持观望态度。
引导基金销售机构从赚取 「流量」 向 「保有」 收入转变,推动改变过往 「重首发、轻持营」 的销售模式。正如华夏基金所言,「费率改革收官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