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钛媒体
文 | 电商在线
「一台 iPhone17 让朋友圈的黄牛、代购都炸了。」
苹果发布会刚开完,号称 「近几年最有诚意」 的 iPhone17 系列直接让互联网炸开了锅,不少还用着 iPhone13、iPhone15 的用户,纷纷表示 「这次真该换手机了」。上架首日,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 iPhone 17 全系预约量就同比增长了近 3 倍,京东数据则显示,预约开启 6 小时,iPhone17 系列新品预约总量突破 200 万。
热门的电子产品下,总少不了黄牛和代购的身影。只是,相比于往年活跃在各地苹果旗舰店和电商平台抢购的黄牛,今年的代购圈,多了不少 「跨地区」 代购的消息,甚至有人愿意花费上千元的溢价,从港澳台 「反向代购」 一台 iPhone17。
一方面,是货币汇率波动频繁,传统代购目的地如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电子产品价格优势再度凸显;另一方面,则是 iPhone17 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版本,引得有着不同需求的用户纷纷开始跨地区购买。
有人趁着出国旅游的机会顺手帮朋友带一台,赚上几百元;也有人专门研究起各地区的售价、退税政策和版本差异,在社交平台上发布 「保姆级比价攻略」;更多消费者,则将目光投向了二手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试图远程 「上车」。
「发了个港版 iPhone 代购帖,一小时私信爆了。」 计划在今年 10 月回国的美国留学生 Lucas,最近在小红书接到了好几单港版 iPhone17 代购,「很多人不问价,只问什么时候能到手」。同样,在中国香港生活的刘悦也发现,有不少内地朋友开始给她发信息询问能不能帮忙代购港版 iPhone17,「问 512G 和 1T 版本的最多,这两个差价最大」。
代购 iPhone 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 iPhone 4 时代起,它就一直是跨地区消费的热门标的。但与早年纯粹追求 「低价」 不同,如今的消费者更加精明——互联网抹平了信息差,跨地区代购 iPhone 不再是单纯的 「图便宜」,他们会仔细比较不同版本的网络支持、保修政策,甚至愿意为某一地区独有的配置支付溢价。
新款 iPhone,怎么有了 「反向代购」
「库克!我 SIM 卡卡槽呢!」
小红书上,不少加拿大的留学生发出哀嚎,感慨加拿大版本的 iPhone17 改版了,取消了实体卡槽,只支持 eSIM,这对于不少需要使用国内 SIM 卡和每年回国度假的留学生或者华人来说,算得上是一个 「晴天霹雳」。
「很多留学生还是会用国内的手机卡,毕竟很多账号、信息还绑定着国内的手机号码,回国打车、去淘宝买东西啥的也要用到国内手机号。」 在加拿大留学的 Lucas 直言,取消了实体卡槽,只支持 eSIM,对于不少留学生和在外工作的华人很不友好,「国内的 eSIM 还没有普及,换新款 iPhone17,很可能回国手机就变成板砖了,用不了,在国外也登不了国内的账号」。
小红书上,有加拿大留学生调侃可以 「iPhone17 配小天才电话手表,反正国内实体卡主要是用来收验证码的」;还有人表示 iPhone17 最佳配置其实是搭配诺基亚手机,「续航能力强,还能防身」;变化甚至波及到了另一侧的美国——从 iPhone14 开始,美版 iPhone 就取消了卡槽,不少有实体卡需求的美国留子和华人,都是在加拿大购买的 iPhone,这次加拿大的改版,也促使他们开始寻找其他地区的代购,「也有后开卡槽的魔改版本,但那种就不是原装了」。
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少人都开始 「反向海淘」,寻求代购去购买一台其他地区版本的 iPhone17——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版本的 iPhone 支持实体卡槽与 eSIM,算得上是留学生的最优选择。
打算在今年 10 月回国休息几天的 Lucas,就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小红书发布了代购港版 iPhone17 的信息,代购费定在 300—500 元,短短半个小时,就有七八个过来询问的同学和网友,「大家不追求首发,基本都是需要有个实体卡的」。
闲鱼上的一位留学生代购也表示,自己 10 月底才能把代购的港版 iPhone 带回加拿大,「我就是顺手带一下,不接急单,问的人很多,也有几个人下单了」。
除了对配置有着硬性追求的海外华人 「反向海淘」,还有一批跨地区代购,则单纯看中了性价比。
港版 iPhone17 系列定价
「以港版为例,有苹果 Ai 功能,256G 的 iPhone17 比国行还贵一点,但是配置和内存往上升,港版 iPhone 反而更便宜了。比如 512G 的 iPhone17,港版比内地便宜快 140 元,而 256G 的 iPhone 17 Pro,港版比内地便宜 400 多元,1T 内存的 iPhone 17 Pro,港版能比内地便宜 1000 多元。」 在香港生活的刘悦表示,她身边有不少内地的朋友询问她能不能帮忙代购港版 iPhone,虽然只有一个实体卡槽,但对不少人来说也足够了。
对于并不是专业代购的刘悦来说,她只给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代购,「就打算帮忙代购两三台,收个两三百辛苦费」。而社交平台上,不少港版 iPhone 代购都会溢价 400—700 元,一位代购解释,「港版功能没阉割。而且你要是买大存储的,算上代购费也比内地便宜」。
除却瞄准了更便宜的港版 iPhone,还有不少人,将视线投向了海南免税店。
「海免的新 iPhone 系列,能比官网便宜几百元,要是想更划算,就等第二年再买。」 海南免税店代购章章表示,现在找海免代购去买 iPhone17 系列并不算划算,反而比较适合买 iPhone16 系列,「现在 iPhone 16 系列比百亿补贴、国补更划算」。
iPhone,代购界的 「硬通货」
每年秋季的 iPhone 发布会,都会启动一场遍布全球社交网络的商业热潮。
在小红书、闲鱼等平台,「iPhone 代购」 相关笔记与商品链接开始大面积出现,各地版本到各种配置玲琅满目,哪怕代购费能占到原机型的 10% 或者上千元,依旧有不少人在评论区询问怎么购买。
一位黄牛表示,虽然去年 iPhone16 系列破发,但他很看好今年的 iPhone 17,「配置确实上升了不少,而且去年很多人没换 16,今年 17 这么有诚意,想换手机的人也会比较多,今年抢首发的需求都比去年多」。
在他眼中,iPhone 堪称一件 「硬通货」,「基本每一代 iPhone 都有代购需求,很多时候是为了抢首发,也有的是看中其他区域的低价。但 iPhone 一发布,我们就会活动起来」。
北京的 「果粉」 大成表示,iPhone 代购最火的时候,就是苹果刚推出 iPhone 4 的时候,「那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在全球都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每个对科技有点兴趣的人都想要买一台 iPhone4,中关村一台 『水货』iPhone 4 能卖到 8000 多元,是当时不少人两个月的工资,但还是有很多人买单」。
彼时,因为产能、供需等问题,iPhone 的代购多是从海外流向国内。变化发生在 2018 年前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汇率、关税以及免税政策的变化,iPhone 的代购渠道也逐渐多样化起来,除了价格更加优惠的港版 iPhone,还有不少人看起了 「琼版」iPhone,寻求海南免税店代购。
「琼版 iPhone」 价格
而在 2022 年左右,因为特定关税政策等原因,美国的关税政策导致 iPhone 价格反而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反向代购」 的风潮逐渐涌现,如今的 「反向代购」,则更多是因为配置的差异和价格差。
不难看出,愿意为 iPhone 买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曾经,在全球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是代购行为最原始的驱动力,如今,不同的配置和功能,也成了代购行为的驱动力。
国行版本没有苹果 Ai 功能,让不少人把视线投向海外;有实体卡槽需求的用户,则让部分海外用户开始跨境购买。而除了这些层面的考量,苹果长期以来的 「科技」 定位以及卓越的品牌营销,成功地将 iPhone 塑造成一种具有社交属性的文化符号——谁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最新款 iPhone,谁能拿到有着独特功能的 iPhone,本身就构成了一种 「社交资本」,也促使着代购需求的产生。
代购盛宴,暗流涌动
尽管 iPhone 代购市场看似繁荣,但其繁荣的表象之下,是游走在商业与法律边缘地带的诸多风险,对于参与其中的消费者与从业者而言,这并非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iPhone14 后的美版 iPhone,只要有实体卡槽,都是改装过的。」 大成表示,美版 iPhone 一直号称性价比最高、功能最齐全的版本,代购需求也很高,但美版 iPhone14 取消实体卡槽后,后续的美版 iPhone,不少卡槽都是额外开的,「国内很多地方的数码城就能开卡槽,两三百就能搞定,但防水、保修和后续会不会出问题,商家也很难保证」。
数码广场给美版 iPhone 开卡槽
代购,本身也是一门灰产。
孙悦坦言,自己只愿意帮朋友少量代购 iPhone,就是因为自己担心过海关的时候出什么问题,「给朋友带一两个手机还行,一口气带好几部手机,说不定就会涉及到什么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是类似 「灰产」 的代购,另一方面,则是售后服务风险。
比起 「全球售后」 的奢侈品箱包或者一些并不在意售后环节的商品,电子产品,离不开售后问题。而除港澳版外,绝大多数海外版本 iPhone 并不能在中国大陆享受官方保修,同样的,港澳版本的 iPhone 也无法在美国、加拿大等地保修。
一旦手机出现主板、屏幕等核心部件的硬件故障,选择代购的消费者,就可能将面临无法选择官方维修的困境,而第三方维修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对于一部价值不菲的电子产品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损失。
在大成看来,他愿意为了体验苹果的新功能,承担可能无法维修的风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苹果出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但大成也表示,只有配置和功能合理,足够吸引人,他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消费者掏出真金白银,苹果得拿出诚意」。
每一部被代购的 iPhone,都是一次消费者 「用脚投票」,追求在自己看来最具有性价比的那一个选项。代购 iPhone 的生意,并不会因为 「灰产」 风险和售后问题消失,只要 iPhone 在全球市场的价格、配置和功能层面依旧存在不同,那 iPhone 代购就会作为一种市场自发形成的补充渠道,寻找到合适的生存土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