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9 日 20 时 58 分 29 秒
商业动态

债市日报:10 月 29 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29 日电 (王菁) 债市周三 (10 月 29 日) 走势出现反复,日内绝大多数时间较上日更加 「火热」,短端品种表现偏优,但尾盘空头情绪突起,长端期现券同步走弱,当日国债期货主力收盘涨跌不一,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午后走低 3-4BPs 之后转为上行;公开市场单日净投放 4195 亿元,税期刚过资金利率震荡回落。

机构认为,重启国债买卖操作 「不排除从买短开始」,叠加货币宽松基调,1 年内短端品种收益确定性更高;长端及超长债虽受益于股债性价比逻辑存在机会,但受期限利差偏高影响,修复过程可能反复。

【行情跟踪】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 年期主力合约跌 0.27% 报 115.83,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13% 报 108.57,5 年期主力合约涨 0.16% 报 106.07,2 年期主力合约涨 0.10% 报 102.576。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 「先下后上」,截至发稿,10 年期国开债 「25 国开 15」 收益率上行 0.7BP 至 1.8875%,10 年期国债 「25 附息国债 16」 收益率持平报 1.813%,30 年期国债 「25 超长特别国债 06」 收益率上行 0.75BP 至 2.175%。

中证转债指数收盘上涨 0.96%,报 488.66 点,成交金额 586.08 亿元。应流转债、恒帅转债、亿纬转债、大中转债、航宇转债、振华转债涨幅居前,分别涨 10.28%、8.44%、7.86%、7.83%、7.31%、7.13%。通光转债、晨丰转债、神通转债、浩瀚转债、崧盛转债跌幅居前,分别跌 5.29%、3.45%、2.84%、2.45%、2.19%。

【海外债市】

北美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10 月 28 日,美债收益率涨跌不一,2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0.37BP 报 3.486%,3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1.39BP 报 3.494%,5 年期美债收益率涨 0.94BP 报 3.604%,1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0.01BP 报 3.976%,30 年期美债收益率跌 0.75BP 报 4.542%。

亚洲市场方面,日债收益率多数回升,10 年期日债收益率上行 0.7BP 至 1.652%。

欧元区市场方面,当地时间 10 月 28 日,10 年期法债收益率涨 0.3BP 报 3.417%,10 年期德债收益率涨 0.8BP 报 2.622%,10 年期意债收益率涨 0.2BP 报 3.392%,10 年期西债收益率涨 0.5BP 报 3.142%。其他市场方面,10 年期英债收益率跌 0.1BP 报 4.398%。

【一级市场】

农发行 1.074 年、3 年、10 年期金融债中标收益率分别为 1.4811%、1.7549%、1.9480%,全场倍数分别为 2.08、5.03、1.98,边际倍数分别为 5.09、4.39、2.75。

【资金面】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10 月 29 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 5577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 1.40%,投标量 5577 亿元,中标量 5577 亿元。数据显示,当日 1382 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单日净投放 4195 亿元。

资金面方面,Shibor 短端品种集体下行。隔夜品种下行 5.5BPs 报 1.414%;7 天期下行 1.8BP 报 1.512%;14 天期下行 8.8BPs 报 1.559%;1 个月期下行 0.1BP 报 1.556%。

【机构观点】

长江固收:不同机构配债偏好呈现明显差异。银行自营以利率债为主,同业存单配置量受流动性管理需求驱动,且未来通过基金间接投资的比例可能下降;保险机构长期投资者属性显著,季度债券净买入量基本为正,持债周期长,优先选择低风险偿付成本的利率债,同时兼顾高等级信用债,以满足资产负债匹配与偿付能力要求;公募基金则偏好政金债与信用债,且倾向于中短期限品种,货币基金则重点配置 1 年以内同业存单与政金债。

中信证券:央行宣布恢复国债买卖,或主要源于配合财政发力、呵护金融机构年底流动性充裕,以及强化央行对曲线形态调控力度的意图,宽货币取向再确认。此外,监管亦提及支持个人信用修复和创新非银流动性供给机制等议题。预计债市短期下行空间打开,但中长期运行逻辑没有太大改变。

国盛固收: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高弹性的二永债迎来利率和利差下降的双重利好。二永债供给仍然偏弱,资产荒背景延续。从当前信用利差所处分位数位置来看,5 年期二永债信用利差有较大压缩空间。从信用利差来看,当前二永债信用利差仅略低于超长信用债,在考虑超长信用债配置价值的同时,不要忽略二永债的投资价值。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