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钛媒体
罗永浩
最近,著名大 V 罗永浩和西贝因为 「预制菜」 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看了罗永浩的直播,更加积极地去西贝的门店探店,看到各种中央厨房预处理食材,还真有人发问,为什么西贝不每天进货 (有部分商品是每天进货)。殊不知,他们已经被狡猾的罗永浩抛弃了,因为罗永浩自己的口风,从一开始就变了。
按照直播信息,罗永浩强调,自己不是反对预制菜,只是反对没有告知。且不说公众对于预制菜的负面情绪,以及行业标准和公众认知之间的差距。但是,在罗永浩发微博的时候他自己也很清楚,那就是预制菜三个字是引发大众情绪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很快罗永浩应该明白过来,六部委发文曾经明确过预制菜的 「定义范围」,自己煽动大家反对预制菜,似乎有点不妥,所以很快见风使舵。那么食品和餐饮行业为什么需要预制菜?为什么国家允许预制菜的存在?
其实那位发问者虽然是门外汉,但是却问到了 「点子」 上?答案恰恰是,国家允许预制菜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连锁企业这样就不必要每天进货了 (在某些品类)。因为效率,因为安全问题。
在西贝和罗永浩事件爆发后,和很多公众支持罗永浩不同,很多行业人士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西贝,原因何在?不明原因的人可能以为是所谓的企业家阶层 「抱团」,但是实际上拥护西贝的人,都是做连锁生意的。大家反对罗永浩,也是在保护自己。
因为罗永浩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挑战的,正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现代商业的连锁化进程。
为什么要去商场吃饭
在罗永浩的引导下,很多人认为餐饮业似乎应该回到最 「原始」 的状态,简单说就是现买、现做 (处理)、现炒。这样的餐饮业才有 「烟火气」,才符合美食的本初味道。
这种诉求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个最好的场景,其实就是在自己家里做饭吃,不要出门。因为自己做饭,自己采购,买的菜不新鲜,或者有农残也检测不出来,也只能自认倒霉。事实上,直到今天,很多在家做饭的老人,也是这样劝白领的,你们尽量回家吃饭,外面的没有家里干净。
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去外面吃饭呢?因为工作需要、因为生活娱乐需要,因为人际交往需要。
当然,去外面吃饭,也可以选择那种 「私家菜」,基本都能满足那种现买、现做 (处理)、现炒的需求。至少食客自己觉得安心,无可厚非。
但是有一点,餐饮业进商场,在中国商业发展历史上不是个孤立事件,背后是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的大发展。由于购物中心的出现,很多新的商业业态都找到了落脚之地。购物中心最大的好处,就是流量同享,可以满足各种年龄阶层,人群特征的需求。
正因此,很多购物中心都存在大量公共空间。为什么,因为购物中心和很多零售业态不一样,不是算坪效的,而是希望消费者多多逗留,逗留的时间越久,购物中心的业绩理论上越好。这是一个时间和空间换流量的场所。
既然如此,那么人们逛累了怎么办,自然需要茶饮咖啡、快餐正餐。这些属于服务性质的业态,给消费者续航,消费者才能待得住、待得久。
当然,由于不许开火,且购物中心可以说寸土寸金,所以很多餐饮企业在购物中心开店都会采用一些变通手段,包括厨房面积的缩小,也使得从作业条件来说,中央厨房 (工厂) 都成为可能。
当很多人以为罗永浩在为民请命的时候,殊不知他打击的是现在商业可以称作基础设施的部分。如果所有的连锁餐饮都开不下去了,那么未来会出现吃能玩乐、不能吃喝的购物中心。这样一来,很多商业综合体的日子,恐怕也会很难过。而最终,消费者也会少了很多休闲的去处和生活的乐趣。
统一进货才是连锁业
问西贝,为什么不 (所有食材) 每天进货?可以说,这是对现代化商业的无知造成的。
连锁业之所以是连锁业,就是通过统一管理,一方面实现效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实现产品品质保证。超市如此,便利店如此,连锁餐饮也是如此。
如果让一家连锁企业每天进货,那么有个问题,采购权是不是需要下放 (进货不是配送,防止各位抬杠——笔者注)?下放到店长这一级?因为不同的门店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商圈?即使是同一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不同门店之间的间隔也是非常遥远的, 让配送车队和大多数牛马一起去赶早高峰,一线城市绝对能堵死你。
如果一家连锁企业的采购权真的下放到基层,仅仅以普通人的认知都可以判断,到底是集中采购相对安全可靠,还是分散采购可靠?
如果连这一点都理解不了,以为小店店主开个金杯去批发市场、菜市场进货,一切亲力亲为,才叫有责任心。那么中国的连锁企业真的可以不要了,不仅是餐饮,也包括超市等其他连锁企业。
连锁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效的资源再分配体系,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平权。你可以向下探索,去追求苍蝇馆子的烟火气,也可以向上追求,追求米其林的私人定制。但是,连锁行业是服务城市最多数人的商业形态。
还好,至少国家政策层面知道,罗永浩基本就是在给中国商业的连锁化进程添乱。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届时,预制菜 「身份」 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
业内人士担心,考虑到预制菜在民间的负面形象,预制菜公示将导致大多数连锁餐饮受到波及,可能会带来客流的普遍下滑。
其实笔者倒觉得,也许只是个短暂的阵痛。因为一旦成为行业标准,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餐饮连锁企业都要实施。到时候消费者就会突然发现,原来在商场的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已经是标配,预处理已经是标配,他已经很难在商场里找到没有预处理的餐厅了。
这也是为什么餐饮老兵李剑先生 (新辣道创始人) 发视频,悬赏 20 万邀请大家找到没有预制处理的连锁企业的原因。因为他自信,做连锁而不做预处理,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存在,违背了商业规律。其实在餐饮连锁行业,这本应是个常识。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
所以最后,普通人如果坚持不接受 「中央厨房」 的任何产品,那就剩下两个选择:
第一,不要出门去购物中心。
第二,饿着肚子逛几十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但是,这时候,罗永浩是不会因此请大家吃饭的。(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 作者| 房煜,编辑|陶天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