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曾高调地与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多个盟友签署了贸易协议,并宣称取得胜利。但几个月过去了,协议中最关键的条款却迟迟没有兑现……
今年 5 月,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捷豹路虎工厂宣布,美英贸易协议已确定将美国对英国钢铁的关税削减至零。然而,行业组织 「英国钢铁」 的贸易与经济政策主管、钢铁行业的游说人士布伦南上周表示,由于 25% 进口关税的不确定性持续笼罩,其协会大多数成员企业的美国订单持续下滑。
彭博社报道指出,这种挫败感正在全球蔓延。过去一个月,日本、欧盟和韩国相继宣布与美国就 8 月 7 日生效的全面关税达成临时妥协,但三国汽车业仍在 25% 惩罚性关税下持续失血。
日本:「流血并未停止」
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上周五直言不讳:「我们仍在持续受到损害——流血并未停止。」
他透露,因关税问题,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小时损失高达 1 亿日元 (约 68 万美元)。尽管美日 7 月 22 日达成将汽车关税降至 15% 的协议,但附加税仍维持 25% 高位。
日产汽车此前估算关税将带来 4500 亿日元冲击,后调整为 3000 亿日元。其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坦言:「只要关税何时以何种方式生效尚不明确,就很难给出准确预测。」
赤泽亮正本月初专程赴美,要求美方调整行政命令并退还多收关税,至今未获解决。
韩国:3500 亿投资换不来确定性
韩国 7 月 31 日宣布的对美协议同样陷入僵局——15% 全面关税已生效,但汽车行业 25% 关税岿然不动。
据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陈乔安娜测算,现代-起亚今年仍可能面临高达 50 亿美元的额外成本。韩国贸易数据显示,上半年对美汽车出口额下降近 17%,钢铁出口下滑超 11%。
更严峻的考验将在 8 月 25 日到来,韩国总统李在明将与特朗普举行上任后首次峰会。届时,韩国以 3500 亿美元造船业投资和千亿美元能源采购换取的协议,将与驻美军费、对朝政策等敏感议题一同被摆上谈判桌。
欧盟:数十亿成本重压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三周前宣布与特朗普就 15%「全包」 关税达成握手协议,布鲁塞尔官员曾理解这同样适用于汽车。
但现实令人失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上周四声明:「协议尚未带来任何明确性或改善,由此产生的成本已达数十亿欧元。」
该协会正敦促快速执行,以减轻制造商及供应商的 「巨大负担」。
前欧盟贸易专员、现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非驻所研究员塞西莉亚·马姆斯特罗姆警告:「如果什么都没发生,欧盟委员会将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来自德意法瑞等国的汽车制造商。」
她指出协议存在大量模糊之处:「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永久的谈判和大量的拖延战术。」
英国钢铁:熔铸条款卡脖子
英国处境略有不同,其获得的 10% 对等税率已是美国贸易伙伴中最低水平,但 25% 钢铁关税仍悬而未决。
争议焦点在于美国坚持要求享受关税减免的钢铁必须在英国 「熔化和浇铸」。这直接卡住该国最大生产商塔塔钢铁——该公司去年关闭高炉后已无法满足条件,新电弧炉预计 2027 年底才能投产。
塔塔钢铁公共事务总监蒂姆·拉特表示:「并非英国政府不努力,听说美国各部门应接不暇。」
英国政府正争取豁免,允许进口欧洲半成品钢在英国加工后获得 「英国制造」 认证。
英国商业贸易部发言人表示 「继续与华盛顿合作尽快执行协议」,但美国海关最新发布的新关税清单中,部分条款仍对英国钢铁构成影响。
「谈判永不结束」
日本的赤泽亮正注意到,即使英美协议关键部分落地也耗时 54 天。他预计若美国 9 月中旬发布行政命令已属 「不错」。
伦敦富林特全球合伙人萨姆·洛的评论一针见血:「这进一步证实,谈判从未真正结束。」 随着美国计划对制药、半导体等行业加征更多关税,盟友们的焦虑清单恐将继续延长。
布鲁塞尔、东京和首尔的会议室里,官员们盯着日历计算损失的日子,似乎还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