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云

公募总规模首破 35 万亿!股基、混合基份额却降了,曾经亏本的基民越涨越赎?

财联社 8 月 26 日讯 (记者 李迪)股票市场回暖之际,公募基金总规模也再度实现突破。

7 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 35.08 万亿元,首破 35 万亿元,并自 2024 年初以来第十次创历史新高。

分类型来看,货币基金在 7 月实现规模猛增 3813.84 亿元,QDII 基金也增长超 460 亿。

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规模在 7 月也分别增长 1925.94 亿、1385.56 亿元,但份额却小幅下降。这意味着,随着市场回暖和基金收益上行,一些回本或减亏的投资者正在赎回权益类产品。

此外,其他类型基金实现规模增长时,债券基金总规模却在 7 月下降。这是因为,在 「股债跷跷板」 效应的影响下,债券基金正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债市未来仍有中长期配置价值,且随着债市的配置价值愈发突出,权益行情对于债市的压制在持续减弱。

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 35 万亿元

中基协发布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4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9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

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5.08 万亿元,与 6 月底的 34.39 万亿元相比增长 6829.93 亿元。

image

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 35 万亿元,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自 2024 年初以来第十次创下历史新高。

2024 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分别在当年的 2 月底、4 月底、5 月底、7 月底、9 月底、12 月底六次创下历史新高。

2025 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在 4 月底达到 33.12 万亿元,第七次创下历史新高;在 5 月底达到 33.74 万亿元,第八次创下历史新高;在 6 月底达到 34.39 万亿元,第九次创下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公募基金总规模曾短暂下行,1 月底时跌破 32 万亿元大关。而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和股市震荡上行,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迅速重拾升势,并且多次突破历史新高。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市场回暖、新型产品推出和被动投资迅速发展,我国公募基金规模有望继续稳健增长。

赎回压力导致股基、混合基份额微降

分类型来看,今年 7 月,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规模分别增长 1925.94 亿元和 1385.56 亿元。

而这两类基金的份额却在 7 月出现下降。

7 月底,股票基金的总份额约为 3.44 万亿份,与 6 月底的 3.45 万亿份相比下降 114.65 亿份。

而混合基金的总份额则从 6 月底的 3.04 万亿份降至 7 月底的 3.00 万亿份,下降 370.59 亿份。

这意味着,随着市场回暖和基金收益上行,一些回本或减亏的投资者正在赎回权益类产品。

一方面,部分投资者深套几年后终于回本,出于落袋为安的心理选择赎回。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投资者认为自己持有的基金锐度不够且上涨太慢,于是赎回基金并将资金投入股市,希望自己炒股并博取更高收益。

不过 8 月以来,市场情绪持续回暖,如今 ETF 规模已达到 5.07 万亿。未来随着更多资金涌入 ETF 与更多新基金持续发行,股基、混合基份额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也有望重回增长。

货币基金猛增 3800 亿,债基总规模却在下降

今年 7 月,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最多。

7 月底,我国公募货币基金总规模为 14.61 万亿元,与 6 月底的 14.23 万亿元相比增长 3813.84 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部分基民在权益类产品实现回本或减亏后选择赎回,将闲钱投入货币基金中。另一方面,当前银行存款利率处于低位,货基凭借相对灵活的流动性与稳健的收益表现,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除货基外,QDII 基金规模在 7 月也实现增长。

QDII 基金在 7 月底的总规模达 7300.44 亿元,与 6 月底的 6837.73 亿元相比增长 462.71 亿元。7 月,港股、美股等重要市场呈现上行趋势,带动了 QDII 基金实现规模增长。不过由于额度限制,QDII 基金的增长幅度有限。

其他类型基金实现规模增长时,债券基金总规模却在 7 月下降。

7 月底,我国公募债券基金总规模为 7.29 万亿元,与 6 月底的 7.24 万亿元相比下降 481.92 亿元。

债券基金的份额也在 7 月出现下降。7 月底,我国公募债券基金总份额为 5.95 万亿份,与 6 月底的 6.15 万亿份相比下降 1944.42 亿份。

这意味着,在 「股债跷跷板」 效应的影响下,债券基金正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债市未来仍有中长期配置价值,值得风险收益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者配置。

国金基金分析称,随着债市的配置价值愈发突出,且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再宽松预期升温,权益行情对于债市的压制在持续减弱。后续债券收益率或结束单边上行,回归震荡走强行情,配置性资金宜在当前点位加大利率债的关注力度。

推荐阅读

突发!6000 亿芯片巨头筹划资产重组事项|盘后公告集锦

admin

国有六大行半年报出炉

admin

美股集体收涨,中概股金龙指数暴涨 4%,收于 37 个月来新高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