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价值观非常单一的保守主义家庭、地区,也只接受过保守主义文化,然后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老保,那么你的老保浓度还不够高。真正的老保,应该是接受过各派思想的洗礼,依然出网左而不染,濯目田而不妖,秉忠贞之志,守老保之节,这才是久经考验的保守主义战士。
最重要的是有的选,当各种思想流派、生活方式陈列在你面前,你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这才是一种双向选择。家庭、圈子单方面灌输给你的,永远不如双向奔赴。
上海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城市,国营制造业、外资、金融资本占比都很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海既有大量的老保,也有全盘西化的沪尘风,同时也是各种异质文化的温床。在上海看见成群结队的二次元,我并不会多看一眼,毕竟上海甚至有官方的政策文件支持二次元经济发展。(新观点|吃谷、造谷、用谷:上海推动二次元经济发展新举措)
但在我老家的时候,看到有人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我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我焯,二次元」。
趁年轻接触尽可能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关人生轨迹,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总比一大把年纪突然撅醒了,感觉自己前半辈子活错了,但已经回不了头了强。这对于生活同质化的小镇做题家,尤其是生活非常极端的衡水模式做题家来说更具价值。小镇做题家群体盛产清教徒,但成为清教徒不一定是自愿的,而是长久以来的文化规训和生活惯性。
虽然我了解了很多种生活方式之后,还是选择了做老保,但起码能让我更确定别的生活方式不适合我,「秉忠贞之志,守老保之节」 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其他的东西倒是尚在其次,我是觉得上海在互联网上的风评有点低过头了,反正在我的评价体系里,上海起码比北京宜居。
经常看到的一个观点就是——大城市的繁华与你无关。
我倒是觉得不一定,记住八字真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完整的所有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大权能,你想拥有完整的四项权能非常贵,但如果你只想拥有使用权,其实很便宜。
就算留不住,看看也是好的,知道应然层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之后,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而且所谓留得住留不住,指的无非就是买房和结婚生娃,这是典型的老保叙事。但现在上海生育率只有 0.6,平均两个人就有一个不要孩子的,实现了反向赶英超美。如果你不想买房结婚生娃,留不留得住就是个纯粹的伪命题。你是个单身主义者的话,上海的文化氛围在这方面也是最包容的。
即使没留下来,把大城市的繁华 「租」 上 4-7 年也是值得的。大学这几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繁华的城市留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总比在一个啥也没有的地方做四年题强。学历可能贬值,公司可能破产,国企可能下岗,配偶可能跑路,孩子可能在网上大骂生物爹,只有当下的爽感才是真实的。人家一年英国硕,都能一生英伦情。四年上海本/三年上海硕/七年上海本硕,一生沪上情完全说得过去。
另一个问题就是老生常谈的排外。其实越排外的地方越不排外,越不排外的地方越排外。
澳门人对外地人非常友善,因为外地人基本不可能留在澳门,外地人是纯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本地人当然喜欢。得先有外地人,才能出现排外现象,否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外地人多,所以排外的名声才会广为流传,反而能印证当地有容纳大量外地人的就业空间,有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
我老家外地人也不算少,主要是东北人和内蒙古人,反正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听到过对外地人的负面评价,本地人的态度都是积极帮外地人融入。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本地人自己先跑了,觉得本地的就业岗位没啥值得珍惜的,外地人来就来呗,欢迎来建设我的家乡,来了都是河北人。甚至可能是同情态度:来这干什么?我们这前几年引进了衡水模式,你家孩子这辈子有了。来了都是衡水模式人。
所有地方都排外,除非当地没有外地人的生存空间。所以排外这事其实无所 dio 谓,主要还是看当地能不能给你提供一些你需要的东西。大城市人口流入多,融入不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玩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在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思想的指导下,我在上海是过得比较愉快的。主要是好玩的太多了,我放假一回家,小伙伴们聚一聚的时候,都没多少地方可去,进入一种拔键四顾心茫然的状态,于是只能搞键政了。小伙伴来上海找我,招待起来倒是容易一些,去外滩转转,在大学路找个酒吧坐坐,或者去看个脱口秀。
上海文娱产业发达,各种演出很多。同学英语水平整体很高,因为应用场景多一些,英语水平会有被动提高,高三可能是大多数人的英语水平巅峰,但我现在英语能力确实比高三强不少。帅哥美女多,上海是全国外形内卷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为了严谨,加了 「之一」 这个兜底条款,可能没有这个 「之一」 也成立)我虽然没什么容貌焦虑,但有体面焦虑,一般也不太好意思拖鞋大裤衩子出门,穿搭水平同样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被动提升。
互联网上关于上海负面评价居多,我也不敢说都是错的,但起码不全面。主要是喜欢上海的不敢说话。虽然百京是河北人心中的耶路撒冷,但我同在百京和上海都有生活经历的老乡交流的时候,大伙其实更喜欢上海一些,都认可服务态度好、办事更讲规矩效率更高、好玩的多、人与人之间边界感强不瞎打听。
百京代表凯恩斯的大手,上海代表哈耶克的大手,最终大多数老乡还是去百京了,主要是因为遭遇了孔夫子的大手,家里人会用各种方法催你去百京。上海生活气息更浓厚些,之前就听说在百京打出租车,司机在讲键政,在上海打出租车,司机在讲炒股,真来了之后发现是真的,上海出租车司机确实是我的炒股黑话启蒙老师。
其实不只上海网络风评差,我好像就没看到哪个城市网络风评好,搜百京、杭州也一样。没必要太在意网络上的劝退,最重要的还是看自己需要什么,无论如何,上海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城市,是值得来体验一下的。虽然我的肉体已经跑路了,但我在键政层面依然是旗帜鲜明的上海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肯学原理,作者:牢肯爱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