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 A 股反弹行情持续,在权益资产的强力支撑下,公募基金上半年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度 「成绩单」。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取得投资收益 6361.72 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投资收益合计超过 3300 亿元,是当之无愧的 「盈利担当」。除了权益类基金外,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QDII(海外投资) 基金、商品型基金、FOF(基金中基金),以及其他类型基金等,全部实现正收益。
「股强债弱」 特征明显
从上半年总体情况来看,「股强债弱」 特征明显,与去年同期固收资产支撑公募总体业绩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半年权益类基金表现出色。其中,股票型基金盈利 1693.59 亿元,混合型基金盈利 1650.81 亿元,合计投资收益达 3344.40 亿元,占到公募总体投资收益的一半以上。
固收类资产依然表现稳健,但盈利有所减少。其中债券型基金盈利 954.96 亿元,货币型基金盈利 954.51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盈利 1953.43 亿元和 1213.49 亿元明显下降。
QDII 产品表现较好。同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QDII 产品整体盈利 747.34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盈利 225.48 亿元实现显著增长。FOF 产品则小幅盈利 43.51 亿元,商品型基金盈利 300.90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数据均有显著提升。
头部化效应进一步加强
已披露中期报告的 162 家基金公司中,绝大多数实现投资正收益,仅 7 家投资亏损;17 家公司本期投资收益在百亿元以上;权益资产占优的头部公司重回榜单前列。
具体来看,以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的投资收益排名,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位列前二,上半年投资收益均超过 550 亿元;紧随其后的富国基金和广发基金上半年投资收益均在 350 亿元以上;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汇添富基金投资收益均超 200 亿元;中欧、华泰柏瑞、工银瑞信、鹏华、国泰等 8 家公司的投资收益超 100 亿元。公募基金的头部化效应进一步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富国、博时、南方、华安、嘉实、华泰柏瑞、工银瑞信、天弘等公司在去年同期权益资产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投资正收益,在今年权益资产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亦能占据榜单前列,显示出这些公司综合实力的稳健与强劲。
榜单另一头,投资亏损的 7 家基金公司多为小公司,亏损额多在 5000 万元以下。其中,亏损最多的是一家券商系公募,亏损额为 9752 万元。
宽基与窄基表现分化
产品方面,盈利榜单上位居前列的多是宽基 ETF,与集中在榜单尾端的行业主题指数基金形成鲜明对比。
同源数据显示,投资收益靠前的 10 只产品中,除天弘余额宝和华安黄金易 ETF 外,其余的,有 5 只宽基 ETF,还有 2 只 QDII 产品和 1 只港股通互联网 ETF。
具体而言,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以 81 亿元的投资收益居于首位;华安黄金易 ETF 盈利 74.93 亿元紧随其后;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 ETF、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 50ETF(QDII)、南方中证 500ETF、南方中证 1000ETF 盈利均在 60 亿元以上;易方达沪深 300ETF 发起式、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 ETF(QDII) 和天弘余额宝盈利均在 50 亿元以上,华夏沪深 300ETF 则盈利 49.30 亿元。
结构性行情的特征在产品盈利中也有所体现。具体来看,亏损前 10 名中被动类产品占了大半,以白酒、光伏、证券等行业主题产品为主,其中亏损最多的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 A,亏损额达 36.22 亿元,另有 5 只产品亏损超过 10 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权益类基金全面翻身 公募上半年收益超 6361 亿元)
(责任编辑:73)